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微公益”如何健康发展? 亟待法律法规保护

2013年08月01日 17:3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农副产品滞销,在网上求助寻销售渠道;孩子得怪病,在网上求助寻治疗资源……如今,遇到困难越来越多的人求助网络公益力量。“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网络公益活动也往往出现随意、虚假等现象。业内人士呼吁,应尽早出台专门的网络公益组织管理办法,以保障“微公益”健康发展。

  “微公益”创新慈善资源组织和传播模式

  在淘宝网上,有一家名为“白雪人道救助公益店”的特殊网店,出售一种名叫“白雪可乐”的虚拟产品,每件售价3元。

  这是网友们为23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白雪募集爱心资金的办法。家境拮据的白雪2011年患病后,咬牙坚持治疗的同时,也将自己与病痛抗争的经历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热心网友们通过白雪的微博了解到她无法承担高额治疗费用的困难后,想出了借助“微公益”募集救命款的方法。从7月8日开始爱心团队在淘宝网上售卖“白雪可乐”到7月30日,已经售出47.4万件,销售额达140余万元。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陈鲁南说,当前的“微公益”力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以网络公司为主体,利用企业现有的商业平台,融入电子商务经验,比如新浪微公益做的菜单式慈善,把有需要的项目和人全部挂出来,大家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他们进行帮助;另一种力量是纯自发、求救式的,因为自己或身边的人遭遇困难,发求救信号,这个信号通过现有的网络技术展示出来。“微公益”优点是灵活机动,信息传递非常及时。

  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从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活动以来,数亿网友共同见证着“微公益”的力量。去年年底,新浪新版微公益平台上线后,首次将求助权限大范围开放,微博平台超过52万个人认证用户及超过40万的机构认证用户,均有资格发起求助;而在淘宝网上,大量的公益慈善机构开设了官方公益店铺。以壹基金为例,它在天猫开设了壹基金官方公益店,面向淘宝买家,以虚拟交易和实物交易两种形式交易,其中虚拟交易即买家购买店铺内的虚拟货物,直接确认收货,便完成捐赠行为。

  壹基金秘书长杨鹏说,网络筹款已成为壹基金主要的筹款方式之一。今年壹基金为雅安地震募款,网上参与人数达到297万人次,公众小额捐款额达到7000万元。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微公益”实现了中国公益慈善参与模式的转型,使中国慈善从传统的动员模式、保守的资源聚合模式,向全民自主参与模式和更开放的资源组织模式转变。

  “微公益”发展现状并不完美

  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在淘宝网上卖虚拟商品募捐,但作为这个机构副理事长的张海连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募捐到底合不合法。他说:“我母亲经常担心地问我这个行为犯不犯法,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这个行为在不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我们不怕法规严,就怕没法规。”

  我国网络募捐方面的立法仍为空白,导致从事“微公益”的组织合法性身份的缺失。根据“微公益”组织的性质,它应属公益性社会团体范围,但这类组织明显具有不同于传统公益组织的特征,属于新型的社会组织。所以,将以前出台的法规用于“微公益”不免有打擦边球的嫌疑。

  “微公益”组织的身份模糊不明,不仅不利于获得公众的信任感,而且也会让一些假借公益之名的网络骗子钻了空子。另外,由于没有法律的保护,当出现法律纠纷时,“微公益”组织应有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证。

  如今,在网络捐赠、网络义卖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骗捐现象。前两年,一位湖南男子发了数条求助微博为2岁患白血病的儿子筹款,获捐26万元。然而他并没有拿捐款给儿子做进一步治疗,反而花10万元建了新房。这不是个案,类似的案例近年频频发生。

  此外,运作团队的专业性不足也影响着“微公益”的健康发展。目前从事“微公益”的人员大多是兼职或志愿者,其对公益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光凭一腔热情在做公益,热情大于专业性。中国青基会新工场协力中心总干事贺永强说:“如果没有对公益慈善有一种很专业清醒的认识和思考的话,人们的热乎劲儿没了,这个慈善行动就终止了。”

  “微公益”需要法规的保护与规范

  采访中,专家们认为,一方面,通过法规有效管理和监督网络公益组织受赠资金的使用,确保公众捐赠款项的合理流向。同时,及时发现不合法的网络公益组织,予以坚决的打击和严厉的惩处。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一个权威、免费的慈善信息共享平台。王振耀说,中国大病医疗救助有体制性缺陷的时候,很难禁止“微公益”,现在很多“微公益”就是乞讨,很难禁止。如果建立一些慈善信息共享平台,捐赠者知道去哪里奉献爱心,求助者知道从哪里获取帮助,慈善界可以知道同行做了什么,公众可以知道慈善界在做什么。

  对于“微公益”的健康发展,设立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非常有必要。除了依靠主管部门进行监管以外,还需要利用社会大众的监督力量,让广大网民参与到网络慈善组织的管理之中。同时,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监督权。(记者 勿日汗、李江涛、毛海峰、王蔚、陈梦阳、程群)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