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青年报:审计风暴能否摸出“大鱼”

2013年08月02日 09: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一场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的“审计风暴”即日起全面展开,国家审计署网站通知:“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次审计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人民网8月1日)

  诚如专家所言,此举表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国家整体金融风险,传递出新班子对经济政策进行全盘摸底的决心,并将成为反腐败的一步先行棋。在笔者看来,此次对全国政府性债务开展的“审计风暴”,不同于以往:

  其一是摸清债务“家底”,旨在控制金融风险。当前,对于中国地方政府究竟有多少债务,各方口径长期不一,如花旗银行根据国家审计署两次普查结果推算的2012年地方政府总债务约为12.1万亿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认为,根据国债、外债等数据测算,各级政府的负债应该在15万亿至18万亿元之间;而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今年估计的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超过20万亿元,国外甚至有专家认为这个数字超过40万亿元。各种说法的差距相当大。政府性债务究竟有多少?达没达到临近或超过“风险”的程度?这显然需要一个权威的调查数字,对地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以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供中央分析、判断和决策。

  其二是探清政府性债务之“水”有多深,是否隐藏着腐败“大鱼”。其实,庞大政府性债务当中,不仅仅暗藏着金融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债务的“资金链”中,有没有官员暗中操盘并且渔利,有没有为了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乱拍板、乱决策,导致债务无序膨胀的渎职、失职行为?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从1979年至今,土地出让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还债来源。2011年对全国地方政府性的债务审计发现,12个省、307个市、1131个县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债务资金量占37.96%。而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则向记者表示,地方政府短短几年内迅速背上大笔债务,与这些借来的钱被随意使用不无关系。

  地方政府性债务,目前由于缺少“透明度”和“清澈度”,无疑是一潭“浑水”。“浑水”之中有“大鱼”,这是古理,也是现实。比如,地方债务借来的钱,由于不需要走人大审批的预算流程,来得过于容易,一些官员往往打着基础设施的名号,将借来的债随意投入各种渠道,使用效率非常差,类似层层转包、工程质量失控等腐败现象也就会应运而生。由此来看,在地方债中,有没有官员大捞好处、捞到多少好处?显然很值得深挖、细查,并让那些正在“潜水”的“大鱼”浮出水面。

  此次中央下决心治理地方债,是在寻找更为准确、详实的决策依据,以使在解决当前经济问题时更加有的放矢。同时,也诠释出“防风险比稳增长更重要”的理念。而对于目前处于“黑箱”状态的中国地方债,审计结果或许会出现“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现象,笔者倒希望此次“审计风暴”,能刮出“飓风”来,并且刮出点“大鱼”来,然后来一场捉鱼、捕鱼行动。此外,借机为政府性债务立下新规矩,从而让中国政府性债务之“水”,更加清澈见底。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