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企薪酬“摸家底”新增“隐性收入”调查

2013年08月23日 10:09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国资委于近日启动的国资系统薪酬大调查,从单一工资管理向全面薪酬管控转变,新增“隐性福利收入”调查,直面国企薪酬领域症结。专家认为,这轮调查不仅是对国企自身制度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对收入分配改革有积极意义。

  摸清收入情况 对国企薪酬加强管控

  “此次最大的突破是直面隐性收入。”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真正导致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的是某些阶层隐性收入的增加,绝大多数的隐性收入被少数人占有。

  长期以来,国企中高管收入过高广受诟病,大量游离于监管和税收体系外的 “隐性收入”更是众矢之的。今年全国两会也关注到“灰色收入”问题。

  就在不久前,国家审计署公布的针对多家国有企业的2011年度审计报告中,一批隐性福利被曝光:中移动购买2400万元健身卡当做职工福利,一些央企违规给职工盖楼发卡;此前的审计中,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南方电网等多家国企违规发奖金、补贴、旅游费的行为被“大起底”。

  民众有质疑,调查有回应,在国资委的本次调查中,在以往调查的基础上,新增“工资外收入情况”一项。这意味着,调查内容将涵盖职工隐性福利收入、补充养老保险费(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各类商业保险等内容。

  “此次调查首次要求国企填报这部分收入的内容,体现了国资委对国企薪酬加强管控的决心,也有助于摸清长期存在于国企薪酬制度 ‘体外循环’的收入情况。”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部部长许保利说。

  打破三大“失衡”促进分配格局更合理

  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先后多次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收入“失衡”,不但影响社会稳定,也不利于国企健康发展。

  在众多“不平衡”的收入体系中,国企与当地社会平均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薪酬之间的差距、不同国企之间薪酬水平的差距是最显著的三个“失衡”。这些症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国企挤破头、民企人难留”、“薪酬与岗位挂钩,与能力脱节”的怪象。

  近年来,大型国企频频曝出高管的高额年薪令民众咋舌。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公布的《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万元,而基层工作岗位薪酬增幅却并不明显。

  为此,今年全国两会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改革和规范国企高管薪酬体系”,中央首次将高管薪酬“限高”颇具新意。

  增加摸底透明度 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参考

  据记者了解,此类调查国资委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会开展,但调查结果从未公布。在全国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大背景下,国资委启动这项调查具有积极和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加摸底的透明度,增强公平、公正性。

  “摸清家底”最重要的意义便是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参考,推动收入分配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迟福林说,近年来,通过多方面措施,我国行业薪酬差距由4.88倍缩小到4.48倍,企业高管薪酬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也有所缩小,但电力、电信、油气等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薪酬差距仍然很大,与百姓的期盼仍有较大落差。“应当破除垄断因素,提升分配规则的透明度。”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