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北京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2013年09月02日 18:5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北京治堵将再出新招,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措施将在年内出台,拥堵费引来网友质疑。9月2日17点,经济之声评论:治理拥堵,不只是管理部门的事。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北京的拥堵几乎成为一大景观,最近几年,北京市不断从各个方面寻找治理拥堵的突破口,但结果差强人意。现在,北京的治堵措施再次升级。

  北京市环保局今日发布《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措施》。按照这份方案,今年底之前,北京将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政策。方案提出,从明年开始,外地车辆进入刘欢路内就要办理进京证,办理长期进京证车辆必须达到第三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方案同时要求,交通委和环保局牵头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交通委和交管局牵头制定智能化车辆电子收费识别系统等;交通委、交管局、城管执法局落实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制度,引导降低中心城区车辆使用强度。

  方案公布之后,有网友提出了不同意见。不少网友都在担心,收取拥堵费的确是可以考虑的方式,但是收了拥堵费,出门是不是就可以不堵车了呢?还有人说,北京城太大了,一些地方如果不开车,几乎没法出门。在这种情况下分时分地限行,会不会让开车的人更加不方便?截至去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10万辆,机动车这么多,出台不断升级现有的措施,保证城市交通通畅本事情理之中的事情。治理拥堵,并不只是管理部门的事情,作为普通老百姓,也应该积极配合。

  网友们有不同意见,也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新措施出台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减少负面影响?这也是管理部门研究出台治堵政策的时候,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财经评论员吴永强对此发表评论。

  北京市环保局今天出台的这份方案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点。一个是拥堵费,另一个分时分地限行。北京市的治堵政策不断在升级,从停车、限行,付费等多个方面都已经有相关的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网友对这两项措施的意见也不一致。今天出台的措施,和以往相比,有没有突破性?

  吴永强:从具体措施的内容来讲,不应该理解为突破性而是有差异性,和以往的比如提高停车费、限号、限行等等相比,现在是采用拥堵费和分时分段这样一种新的方式,和以往有差异,逐渐的会出现一个突破。

  如果没有太大的突破,有没有给北京的拥堵问题提供一些新的解决契机?

  吴永强:突破是对管理方式的突破,还是对治理结果的突破,我想我们更多的是放在后面,希望这个新的政策能够对北京拥堵情况的缓解实现一个突破。所以说既然要落脚到这个方面,我觉得所谓分时段、分区域乃至于征收拥堵费,这样一些新的措施不太可能给拥堵提供一种管理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新契机。

  因为指导思想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还是用老的思路限制、制约,用行政强制令来进行管理,除了我们曾经说过的所谓“懒政、惰政”之外,其实它真正的问题,并不能有实质性的解决。在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之下,出台一个并不正确和恰当的方法,结果也可想而知。

  很多网友在网上发表观点,比如说像之前为了治堵就控制大家买车的量,出现了摇号购车,现在发现摇号购车作用不是特别的明显,或者说没有想象当中能够达到的那一种目的,于是乎又出台了不同的办法。现在又出了新招,分区域分时段的限行,还有就是收拥堵费。大家在继续质疑,分区域分时段限行和收拥堵费,能不能够达到管理部门想要的目的?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这样的一种手段又是不是可取?有没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就是分区域分时段限行了,拥堵费也收了,结果还是拥堵,只不过就是多收了大家的钱,大家出门受到了更多的限制,这样的一种恶性的循环?

  吴永强:这种恶性循环很有可能会再次出现。因为从以往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来讲,形成的结果就是确实在给大家带来不方便,提高大家使用车辆出行成本的同时,对于拥堵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这种恶性循环自然不可避免。

  有网友建议,就算收取拥堵,可能很多的车辆依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拥堵费反而会对财政造成一定压力。所以有人呼吁,能不能着重对公车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这样能不能够达到减轻交通压力的目标?

  吴永强:网友提的建议或者说产生这种疑问和担心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也恰恰说明长久以来治理拥堵没有取得实效的症结所在。对于车辆的群体构成来讲,不外乎两大部分,一部分就是所谓的私家车,一部分就是公车。

  对于私人来讲,用车成本提升固然会减少用车的频次,但是在整个的事物链条当中,它是不是起到一个主导、决定、绝对作用,这个可能要打一个大的问号。如果对于私人有车成本的提升,并不能起到主导决定和绝对作用,这种提升所得到的结果也自然不会有实质的意义。

  相对应的就是公车,由于这种拥堵对应的承担是公共财政,对于使用公车的人来讲,可能没有切肤之痛,并不对自己利益造成冲击,但是更进一步说其实是纳税人在隐形的买单。所以除了产生大家所质疑的不公平之外,其实更是一种公权力扭曲的体现,对于解决拥堵的问题自然可想而知。  

  治理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目前来看,各地管理的方式很大程度都是在堵,缺乏真正交通上的疏导,让道路更加通畅。在限行和收费的同时,如何对拥堵的交通进行疏导?才能让道路真正的畅通起来?

  吴永强:我觉得在公共交通问题上,毫无疑问需要公众的参与,并且倾听公众的意见,同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法律所保障的条件下,照顾到公众的公共权益,而不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片面的闭门造车似的,脱离实际的出台一些限制性的措施。

  在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结构中,它的基本理念应该是限制公权力、保护政党合法的私权力。不管是所谓执政为公,还是西方发达国家所谓对选民、选票负责,其实二者之间应该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均衡。

  就交通拥堵问题来讲,以前采取的一些措施已经有过很好的范例,就是几年前中非论坛举行期间、奥运会举行期间,封存一部分数量的公车,道路畅通无阻,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公共效率,而且那个时间段公共效率反而似乎提高,因为在集约的时间内,更快的把手头的工作更好的办完,效率更高了。

  解决公车问题不是没有解,而是愿不愿意去解的问题,或者说能不能够有勇气面对既得的销售利益进行开导。

【编辑:王珊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