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领导人在外媒发署名文章 中国声音“借船出海”

2013年09月14日 15:0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9月9日,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这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评价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清晰前景。自2011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西班牙《国家报》刊登署名文章起,至今已是他第10次在外媒上发表署名文章了。

  近年来,随着公共外交地位愈显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国高层领导会选择在出访或重大活动的时间节点上,选择在有影响力的外国报刊上发表署名文章。那么发表署名文章的意义何在?署名文章又是怎样“出炉”的?

  目的

  刊发权威主流媒体

  回应国际社会关注

  今年5月,李克强以总理身份首访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四国,在其中三国的报刊上都发表了署名文章。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鲁世巍表示,高层外访都是有考量的,要么针对国与国之间的具体问题,或者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时机,亦或者是出席一次重大活动。在出访前,国外媒体都有种种分析和猜测。针对这类关注,一篇领导人的署名文章就是一次很好的回应。

  5月20日,李克强在印度《印度教徒报》《觉醒日报》发表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到,中印两国“存在一些历史遗留的未决难题”,同时“中印共同利益远大于双方分歧”,“中印作为亚洲两大邻国,天造地设,历史注定我们终将走在一起”,明确表达了对中印两国友谊的信心。

  5月23日,瑞士《新苏黎世报》刊登李克强文章《为什么选择瑞士》。文中逐条谈到“推动中瑞自贸区进程、加强双方金融领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互信与理解”等务实内容,行文条理清晰,语言平实。

  随后李克强在德国《时代》周报发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文章明确回应“中德为何会越走越近”这个问题,因为“目前中德合作已经达到历史新高度”,“双方共同利益越来越大,相互需求越来越强”。

  从这些署名文章发表的时机来看,通过文章与更多的受访国民众“面对面”是配合访问的重要部分,而且选择发表的媒体也很有讲究。《印度教徒报》是印度历史悠久、在南部印度较有影响的英文对开日报,而《觉醒日报》起源于1942年,是印地语报纸;《新苏黎世报》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在瑞士历史悠久,新闻覆盖全世界,以分析深入、背景交代详细的国际新闻居多;德国《时代》周报创办于1946年,发行量52万份,读者超过150万人,是德国影响最大的全国性周报之一。

  “李克强作为总理,其文章反映的是中国权威声音,选择刊发的媒体也会是很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虽然西方媒体的运作比较商业化,倾向性各异,在刊发文章时会充分考虑自身定位和受众观感,但能刊登中国领导人的文章,他们是很欢迎的,因为能提升媒体影响力。即使不能百分百接受文章中的观点,但能代表该媒体获得了第一手的权威信息,了解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主张。”鲁世巍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原因

  用听得进的语言

  使国外读者更信服

  “国外有一种看法,感觉中国领导人在国内媒体上的‘发声’调子很统一,更像一种政府宣传,国外读者对这样的信息兴趣就少很多。但这种在国外媒体上的‘中国声音’更多是针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合作和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尽量用外国人听得进、容易懂的语言,读者就会更感兴趣更觉信服。”鲁世巍说。

  “这次李克强总理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是因为外界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担心或者猜测中国经济会否走下坡路。针对这些关注作出回应是很有效的。”鲁世巍说。

  2007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表示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目标。除了通过谈判增进中美经贸互信外,更利用美国媒体直接向美国社会柔性喊话。

  2009年3月27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署名文章《G20集团的目光不能仅限于自身的需求》,充分阐述了中国政府有关原则立场。同年5月8日,王岐山还在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版发表文章《中英携手应对危机》。评论版主编之一詹姆斯麦金托什称,为了保证这篇文章的原汁原味,没有作任何改动,一个字都没改。

  在鲁世巍看来,中国领导人外访,各方面都很关注,尤其是出访、受访两国之间的关注更甚,此时发表文章是一个机会。然而,对外宣介中国内政外交、经济政策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主张不一定都要在出访期间发表署名文章,有时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重大活动前夕发表文章,甚至不一定是撰文的形式,也可以用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发表。

  撰写

  由专门班底起草

  贴近国外思维习惯

  国家领导人在外媒上发表署名文章的过程并非简单的个人写作流程,而是由一个个环节衔接而成。

  “比如总理署名文章,会由专门的班底起草,但也会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到底怎样参与或者体现多少个人特色是因人而异的。根据题目的内容,会邀请有关专业部门参与,比如谈到国家关系和外交,外交部会参与,涉及更多专业话题也会有别的部门参与。稿件会考虑对方国家的语言特点和思维习惯,让文字容易被接受。”鲁世巍说。

  署名文章篇幅不长,一般在千字左右,最新刊登在《金融时报》上的署名文章全文约1500字。

  据了解,李克强总理访德时的署名文章,在访问前由外交部负责德国外交的欧洲司完成初稿,文章完成后会由总理的写作班子进行修改。鉴于德国人的思维非常严谨,喜欢简明扼要,所以文章是以问答的形式来写作,读起来比较适合德国民众的思维方式。

  据鲁世巍介绍,不少署名文章都会交由外交部翻译或把关。对文章,翻译会反复斟酌,在准确的基础上,尽力体现领导人特色。最终成型的外文稿是否要修改应该视领导人的外文水平而定。

  此外,为发表署名文章与刊发方沟通时,也有各种渠道。国际上不少主流媒体有驻京机构,可以通过外交部新闻司联络其驻京记者,后者向总部或地区分部传递消息。另外,我国驻当地大使馆,也可以和对方媒体进行沟通。怎样发表取决于双方意愿。

  策划:袁佩如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