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领导集体展现中国“外交新风”:自信务实开放

2013年10月09日 02:5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10月8日,习近平主席结束东南亚之行回国,此行普遍被视为其就职第一年外交布局的“收官之作”。今年两会结束以来,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多双边结合”,已经与世界上一百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领导人会见接触,从中体现出的中国“自信”、“务实”、“开放”和“和平发展”的理念引人注目。

  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出访示意图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习近平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

  “我就是游泳,散步,每天的话就是游1000米来保持运动。如果不运动的话我们会崩溃的,在这(面对)那么高强度(的工作)。”

  ——6月8日,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时透露自己平时经常散步和游泳,每天都会游1000米。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

  我首次出访首站选择印度,是因为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两国都是人口超过10亿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春天播下的种子,将在秋天赢得收获、结出硕果。

  ——5月20日,李克强在印度总理府出席印度总理辛格举行的欢迎仪式后回答记者提问。

  中巴两国是患难之交,是信义之交,是兄弟之交。正如巴基斯坦朋友说的那样,“宁舍金子,不舍中巴友谊”。

  ——5月23日,李克强在巴基斯坦议会大厦发表演讲时说。

  历史是客观存在,也是一面镜子,中国古语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

  ——5月26日,李克强参观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波茨坦会议旧址时说。

  习近平一年内四次出访

  2012年12月5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同来自16个国家、20位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习近平说,“主要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是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场外事活动。习近平对外国专家表示,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绝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决不会称霸,绝不搞扩张。

  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围绕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集体学习。在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各种外事活动中,“和平发展”理念被不断提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有配合的考虑,每个人有一定的分工,但核心就是一个: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向国际社会传递这一信息,否则如果国际社会将中国看作威胁,我们的发展成本就会增高。”阮宗泽说。

  自从2013年3月份出访以来,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徐徐展开。

  3月,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仅一周,习近平即偕夫人彭丽媛踏上首访之旅,出访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领导人的首访,往往被视为国家外交走势的风向标。因此,习近平此次出访,中国要传递什么信号,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风格如何?可谓“备受瞩目”。

  在俄罗斯不到两天的访问,密集安排了约20场正式活动,习近平自称“累并快乐着”。在非洲,习近平同样行程满满,甚至有时候没有时间吃晚饭。提升中俄双边关系、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幽默而生动的演讲……外交界用“新气象”来评价习近平的首访。

  从访问俄罗斯开始,习近平一年内四次出访,足迹遍及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的14个国家,行程约10万公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G20峰会、上合峰会、APEC峰会等数个多边舞台亮相。

  在4月举行的博鳌论坛上,习近平还接待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等10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半年会晤百余外国领导人

  习近平主席的首访选择俄罗斯,李克强总理今年的首访国则是印度,此后接连访问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本月9日,李克强将踏上东南亚之旅,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东南亚三国。

  此外,自十八大以来,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5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均有出访,足迹遍及13个国家。

  在到访方面,半年多来,法国总统奥朗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韩国总统朴槿惠、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等领导人相继访华。

  今年8月,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称:“今年‘两会’结束以来,习近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出访亚非拉和欧洲、北美各大洲,涵盖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接待数十个国家领导人来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多双边结合,我国领导人同一百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领导人会见接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觉得,习近平的出访力度非常大,“再加上外国领导人访华,这半年多来,中国外交的频率在世界大国中可能算首屈一指了。”

  对于这些密集外交的背景,金灿荣认为,在过去,中国外交曾较多考虑政治或经济因素,而如今的外交布局更重“多重综合性考虑”。金灿荣说:“与过去相比,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外交布局的战略性更加突出,全方位的色彩非常浓。像中国这样全方位的外交布局,在世界上不多。”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周刚认为,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布局既胸怀全局,又突出重点。如何在新形势下,打造双边关系的新型升级版,有了一些新思路。

  周刚说:“我理解的‘升级版’是,在政治层面上增强战略互信;在经济合作中,不仅仅满足于数量增加,更要重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大项目,比如中俄要联合生产大型宽体客机、核电站建设、石油管道和输气管道建设等;另外,要重视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

  自信务实的“外交新风”

  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布局日渐清晰,自信、务实、开放的外交新风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外交总体布局历来的规矩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布局没有跳出这一“规矩”,有所改变的是风格。

  金灿荣表示,“近期的中国外交行动体现了非常强的自主性,过去基本上是人家表示一下,我们再做出反应,现在则是非常主动地出牌。”

  另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习近平4次外访,每次都有“妙语连珠”,比如在莫斯科演讲时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每次都有“引经据典”,比如印尼民歌《美丽的梭罗河》歌词。习近平也毫不讳言自己的个人兴趣——对足球的喜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坦言希望中国国家队跻身世界杯决赛圈。

  对此,周刚说,“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风格,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体现大国领导人的胸襟,坦诚、友好。”此外,“中国外交也有自己的创新和风格,与他国互相借鉴。”

  访问俄罗斯期间,习近平与普京长谈7小时;在印尼举办APEC期间,普京过生日,习近平送上生日蛋糕;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习近平同奥巴马进行“庄园会晤”,不打领带,一起散步,交流时间加起来超过8个小时;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专机中共进早餐,一起吃咸菜和小米粥。

  对于这些此前并不多见的元首外交,周刚的感觉是:“他平易近人,注意培育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这种领导人外交在当前非常重要。”

  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则对新京报记者说,“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风格,到目前为止,给我的印象是:自信、务实、开放。”

  张蕴岭称,目前对中国未来发展有唱衰的声音,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外释放“有自信,并且下决心改革”的信号,同时“开放、合作”的信号也很强。另外,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比较务实,对访问的每个地区都进行了精细的安排。

  “比如,参加APEC峰会,顺访印尼和马来西亚,这有针对性。外界有人说中国和东盟关系不好了,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提升双边关系层次,说明中国有自信,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最重要的是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张蕴岭说。 采写/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 相关新闻

  李克强访东南亚前谈南海问题

  李克强总理即将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8日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

  问: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周边国家难免会产生疑虑,担心中国国强必霸。

  答:回顾国际关系的历史,有不少强国争霸的故事,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周边国家的担心,中国毕竟从各个角度看,在亚洲都是一个大国。然而,时代不同了,世界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更加稳固。中国正是在一个和平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也是以和平方式走向复兴,我们没有理由改变自己和平发展的轨迹。中华民族没有扩张称霸的传统,几千年来形成了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也是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历史根基。

  问:您怎么看南海问题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

  答: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有过许多深入的探讨,也是有了共识的。只要我们能坚持这个共识,信守我们共同达成的原则,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是能够继续得到维护的。

  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主权争议和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争议,这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一道难题,涉及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分歧。中国政府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不可动摇。正是基于此,中国坚持不懈地同相关国家和东盟对话。

  中方对南海航行自由高度重视,对其安全保障十分关心,实事求是地看,南海存在的领土争议对国际航路没有构成什么影响。中国将继续积极倡导和参与地区海上合作,包括海上安全合作,维护这里的和平与安宁。 据新华社电

【编辑:卢岩】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