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和平亚太符合中美共同利益 防止有关国家挑事

2013年10月21日 10:1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当今世界,挑战频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携手应对,才能达成对自身及共同利益有利的结果

  日前一份由中美两国智库联合撰写的题为《中美合作:全球未来的关键》的报告,分别在华盛顿和北京举行了发布会。报告着眼于未来20年及更长时间里全球趋势的变化,研究中美该如何从战略高度处理两国关系并应对全球挑战。

  这份报告认为,当今世界,和平、繁荣、相互依赖已经达到空前的程度,但过去的成就和未来的进步正受到一系列日渐显现的挑战和威胁。报告提出,中美两国坚持开展务实行动,关注长期的全球趋势及如何对现有机制进行补充,并促进在解决全球关键挑战上开展合作。

  中美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报告分析了未来20年全球发展的几个关键的大趋势和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对全球治理与合作带来的挑战,还预测了全球治理和合作的前景。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郑泽光评价说,“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是中美面对的共同挑战。中美目前在这些领域合作不断深入,今后更需加强协调配合,携手共渡难关。这不仅是基于两国人民的义务,也是作为两个大国对世界应该承担的责任。”

  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提到,当今世界,挑战频出,经济发展、金融安全、环境变化、安全问题、粮食和能源安全、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等,仅靠美国或中国都无法解决,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携手应对,才能达成对自身及共同利益有利的结果。

  中美双方专家总体上一致认为:中美合作应对挑战,双方都将受益;两国不合作而追求单方利益,双方都是输家。

  郑泽光说,过去42年来,中美合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就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他强调,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中美持久合作来实现,合作是未来中美关系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既要通过双边合作拓展共同利益、深化利益交融,也要通过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双方既要不断积累战略互信,积极拓展利益汇合点和互利合作,也要着眼大局,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为两国合作提供可靠保障。

  加强中美合作的建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顾问崔立如表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竞争面有所突出。中美之间存在不少现实的分歧,那么合作首先要从双方最大的共识面开始,就是共同制造全球公共产品,这样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发展,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发展。

  报告认为,虽然中美在许多双边和国际事务上持不同观点,双边关系受到相互猜疑和缺乏战略互信的影响,但中美共同的战略利益和所承担的大国责任,比两国产生分歧的具体议题更为重要,不要以解决双边分歧作为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前提。报告同时认为,中美两国大幅提升应对全球挑战的合作将向两国人民展示,这些严峻挑战的确可以通过合作得以解决,反过来可以提升两国总体关系,并有助于管控和解决双边分歧。

  报告列举了中美关系中几种可能阻碍两国合作的趋势和前景。中美交流基金会理事长、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则表示,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两国实现和平共存、共同发展,完全有可能。

  哈德利认为,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份报告是答案的起点,体现了中美两国智库的共识,为中美关系和世界未来的发展前景描绘了蓝图。他说,不要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和得失,合作应对挑战应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这并不是说中美之间就没有分歧,中美可以通过合作解决两三个重大问题,让两国人民看到中美能够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国家无法完成的事,并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谈到领土争端涉及中美关系问题时,董建华认为,主权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领土问题,一步都不能让,否则人民不会接受。他希望美国当局能考虑中国民众的感情,努力平衡国际大局和这些难以解决的双边问题。

  郑泽光表示,涉及东海和南海有关领土争议属于中国与有关国家的问题。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集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地点,亚太地区也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田,“和平繁荣稳定的亚太,符合中美共同利益。希望美方明辨是非,防止有关国家挑事,以免有损地区稳定。”

  此外,专家的谈判只有中美两国并不能够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中美合作应是开放包容的,需要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文/记者洪蓝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