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观察:期年回首 追踪中国改革路

2013年11月11日 0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李晓喻)备受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外界普遍预计,中国新一轮改革将由此启动。而事实上,中国改革的快车已由一年前上任的新领导集体悄然驶出。回顾这段历程,不妨以驾车为喻。

  “起步”:简政放权

  市场面前,政府的手应该伸到哪里,一直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绕不开的难题。事实上,产能过剩等顽疾,多少与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有关。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已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关键。

  有鉴于此,本届政府以简政放权为改革开局,要求“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严控新设行政许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有的作用。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承诺,要将国务院各部门1700多项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截至目前,本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334项,任务完成了六成。

  “换挡”:转向质量和效益

  以10%以上的高增速飞奔多年后,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已亟待休整:外贸出口难度加大,消费升级因收入增速放缓受阻,大规模投资更是难以为继。

  在此情况下,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把注意力从GDP增速转向质量和效益,优化经济结构,是题中应有之义。围绕这一主题,本届政府履新之后频频发力。

  为加固经济结构的薄弱环节,培育新的增长点,7月以来,促进信息消费、打造“宽带中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中西部铁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健康及养老服务业等一系列政策已由国务院相继出台。

  除了“做加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追求还体现在“做减法”上。针对光伏、船舶行业,国务院要求加快兼并重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10月,国务院又推出史上最严产能过剩化解方案,力求挤出过剩产能和GDP中的水分。

  “加油”:激发经济活力

  改革的一大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让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充分涌流。对此,中国政府在财税、金融等关乎全局的重要领域不断推出大动作,为经济升级“加油”。

  从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到8月以来对部分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本届政府在财税改革方面推出的新举措,已使大批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测算,这些政策带来的减税规模可达上千亿元人民币,企业税负将进一步减轻。

  金融领域的改革同样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红利。7月20日,中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0.7倍的贷款利率下限被取消。此举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都有积极意义。

  更引人注目的是投资领域的革新。

  针对民间投资面临的诸多障碍,中国政府除决定向民间资本开放电信、金融、环保、铁路、公共事业等领域外,还力求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

  10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希望通过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主体“松绑”,释放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和创业的活力。

  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看来,此举无疑是新一届政府诸多改革措施的一大亮点。而财税、金融、投资领域改革的相互配合,将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

  此外,本届政府还通过积极开辟改革“试验田”,为未来经济释放更多活力先行探索。

  运行刚刚满月的上海自贸区正是这样一块沃土。按照9月27日公布的总体方案,这片28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为经贸活动提供更多自由和便利,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下一阶段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提速”:未来前景可期

  一系列举措已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以改革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决心。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改革料将再次提速。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未稳之时,中国改革即将释放的红利值得期待。(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