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广州举行 为期两天

2013年11月13日 08:4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嘉宾与《广府故事》雕塑合影。 记者莫伟浓 摄

  参与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老照片(资料图片)。 记者庄小龙 翻拍

  在悉尼歌剧院前,当地华人进行舞狮表演(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他们听粤曲,他们饮早茶,他们低调务实,近代世界到处都是他们奔波忙碌搞建设的身影。横贯美洲的太平洋铁路,屹立东南亚的商业中心……与他们的贡献密不可分。

  在昨日举行的广府文化论坛暨《广府文化大典》发布仪式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纵论古今,探讨广府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广东省广府学会会长黄伟宗看来,广府文化主导是中原汉文化的南下,沿着珠江水系直通南海而发祥,所以所谓的广府文化具有很强的“水文化”尤其是江海文化特质,具有海洋性、开拓性、开放性、包容性、重商性。

  广府人在这样的文化中走到了世界各地,在海外发扬广府文化、中华文化,始终以乡情、乡俗和粤语为纽带,形成远布异国他乡的广府族群。

  建设世界

  修铁路促北美繁荣

  “从1881年到1885年的几年期间,总共有一万七千多名华人参加了加拿大铁路修筑。”加拿大华裔董守良退休前是BBC的记者,“对于五邑的广府人来说,北美洲不仅有崇山峻岭,还有他们一生从未经历过的严寒。”

  据董守良了解,华工修筑的是最艰难的西段铁路在法瑞瑟河谷,山体是坚硬无比的花岗石。瘦弱的广府人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15条主要隧道,最长的一条有1600英尺。“不少广府人死于爆破、塌方、暴风雪和疫病,可以说每一公里的铁路上都埋葬着一个广府人的英魂。”

  1869年5月10日,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它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这条伟大铁路最艰险的路段,也是由以广府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

  建城市被定为首都

  “提起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不得不说到陆佑,可以说是他建设了吉隆坡。”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院长莫顺宗告诉记者。生在19世纪的陆佑是地道的广府人,出生在鹤山,十几岁就到了马来半岛。到19世纪末,他已经是马来西亚首富了,其商业王国包括了矿山、橡胶和金融。

  莫顺宗告诉记者,陆佑对马来西亚很多城市的开发都有功劳,比如说文冬、关丹,但他最大的贡献是开发了吉隆坡。吉隆坡虽然不是陆佑建的,但他在这里组织华人社团,建立佛教庙宇,开办华文学校。“尤其是他把吉隆坡的商业搞得异常繁荣,大大促进了这里的发展,以至于马来西亚建国时干脆把这里作为首都。”

  服务社会融入主流

  “在澳大利亚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是,想要当首相,必须学会用筷子。”谈到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影响,澳大利亚华人民间艺术中心院长汤伟明说。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华人地位明显提升,目前在各级政府中均有华裔议员,仅广东及珠玑巷后裔家庭背景的就有王国忠、邓小颖、刘娜心、黄肇强、曾筱龙、沈慧霞、苏镇西等。

  通过社团参政,把分散的、微弱的个体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共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团结的方式让华人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一些历史悠久的广府社团如维省华联会、西澳中华会馆等已经成为华人与政府进行沟通,参与主流社会的重要方式。

  此外华人还广泛参与社会服务,这样也为他们赢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同,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传承文化

  吉隆坡是广府方言天下

  “客家人开埠、广府人旺埠”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华人之间长期流传的一句话。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院长莫顺宗说,马来西亚有2800多万人口,其中有华人600万左右,广府籍人士约占华人人口的1/4和马来西亚总人口的5%,人数屈居闽南和客家之后,但影响力却远不止5%。

  这种影响力的一大体现就是粤语在当地的普及,莫顺宗介绍,今日的马来西亚华人年青一代,虽是在异国土生土长,却大多熟谙中文:“普通话四处可闻,各种方言也此起彼落,而在华人密集的首都吉隆坡,华人之间更习惯以广府话作为沟通语言。”

  他解释道,事实上,吉隆坡最初是客家人为主的城市,但广府人在20世纪初迅速增加,1881年仅占人口的1/5,1947年则接近半数,成为吉隆坡最大方言群体,吉隆坡也随着这个社会变迁成了广府方言的天下。受到华人熏陶,当地一些马来人都会说简单的粤语,比如“云吞面”、“黄飞鸿”等。

  粤菜在澳大利亚广受欢迎

  语言之外,岭南文化在异国传扬的另一大代表就是“粤菜”了。在澳大利亚有许多学做中餐的主妇培训班,基本都是以岭南特色菜品为主,学员来自各个族裔,而非局限于广东人。

  有趣的是,以前在澳大利亚的华人要吃粤菜,首先面临没有原材料的问题,早期都是把荔枝、龙眼、菜心、芥兰、芥菜、白菜等岭南独有品种的种子偷偷从广东运过去。汤伟明边说边比划:“我移民澳大利亚26年了,澳大利亚有菜心的时间不到20年,我们以前吃的菜心有一米长,也没有花的,后来才有了小菜心。”

  舞龙舞狮助阵庆祝活动

  “我们现在感觉到澳大利亚其他族裔的年轻人比我们炎黄子孙的下一代对岭南艺术更感兴趣,纷纷投师学艺。”汤伟明说,在澳大利亚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舞龙舞狮的教练是澳大利亚人,反而是“鬼佬”教中国人的小孩学习中国文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汤伟明说,澳大利亚的华裔团体、同乡会组织长期以来都受到后继无人的困扰,年青一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民族意识不强,有些更视粤剧戏曲、舞龙舞狮等大锣大鼓之声为“噪音”。

  但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却对岭南文化特别专爱,凡遇到庆祝活动和喜庆日子,都会邀请舞狮队伍前往助阵,由此带动当地民间对岭南文化的喜爱,主动学习扒龙舟、唱粤曲、舞龙舞狮的年轻人也多了。

  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着一百多种族裔的移民国家,汤伟明认为,正是不同民族间的融汇和交流让岭南文化在澳大利亚生生不息。

  生猛鲜活 敢闯敢饮“头啖汤”

  谈及广府人的精神,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官员黄淼章一口气说,广府文化以重商、开放、务实、兼容等商业文化和保留较多古越族文化为特质。

  这背后,逐步淡化了中国传统的“贵义贱利”观念,而是“贵商重利”。到了清代,广府地区的官吏、仕子经商已经非常普遍。所以,理解广府人的精神特质,就要从经济角度来理解。

  商业的繁荣,让广府大地勃勃生机。本来是极其困难的“南蛮之地”,面对未知,广府人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用饮“头啖汤”来激励自己发展经济。从“炒老板鱿鱼”自己单干,到赤手空拳漂洋过海谋生,广府人硬是闯开了一条生路。

  务实精神:讲求实在甚至有点土

  广府人的务实精神是出了名的。“要理解广府人的‘务实’,也要从商品经济的‘利’去理解。”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在会上说。广府人从发达的商品经济培养出来的“无利不趋”的意识,“不做亏本生意,有利的就去干,没有利益的,吵都懒得吵。”

  关于“吵架”这点,他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言谈有异曲同工之处。后者曾说过,广州人不喜欢争论而喜欢实干。黄伟宗说,其实这是一种讲究实际、实效、不慕虚荣的思想意识。有时广府人让人有诸多误会,比如觉得有点土气,宁愿花钱吃饭也不愿打扮,“那就是广府人只看准自己感兴趣的事,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还有人评价,广府人温和低调,甚至让人感觉有距离感。黄伟宗说,这又涉及到商品经济的“信”的问题。“做生意是要察言观色,不贸然下结论,有个逐步信任过程。一旦熟起来,你会感觉到广府人内心深处的热情。”

  他也为广府人正言,比如在慈善事业方面,广府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海外侨胞也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利也有信,有热情有温度,广府人做慈善就是讲究给社会回报。”

  兼容并包:有自己的个性意识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说,广府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兼容并包。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包容的基础上,让不同的特质交融,这更是它最宝贵的特质。善于吸纳交融而致力于创新,乃是广府人特具的品性。

  他举例,广府的文化,从饮食服饰、建筑民居,到音乐美术、戏剧文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岭南画派”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兼容西方摄影、透视等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广东音乐敢于以西洋乐器小提琴伴奏粤剧,使粤剧、粤曲更加荡气回肠。可见,广府人善于模仿学习,而且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文化。

  这种兼容并包的精神,体现在城市,就是有豪华气派的五星级饭店,也有遍地开花的摊点和大排档。在路边吃夜宵的,很可能就在饭桌上做了一笔大生意。而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就是宽容度。它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也允许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活法。

  不过,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教师叶国玉说,广府人虽然乐于包容,却疏于互助,很多广府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广府人。因此,必须克服对文化活动事不关己的态度,加强广府人凝聚力的合作精神,学习客家人族群和潮汕人族群的团结合作意识。

  故乡资讯 尽在掌握

  思乡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往昔,只能在电话信件中品尝到故乡的味道;期盼着能问上一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但现在,广州日报全新推出了手机新闻客户端,借助最新的科技,让全世界更快更好更便捷地听到广州的呼吸。

  这座城市最新的变化、最动人的故事、最熟悉的场景、最嘹亮的声音,都将在这里发送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请下载这个APP吧!这样,这座城市将会“装进”您的口袋,伴着您走遍五湖四海!(文 记者 何瑞琪 杨洋 任朝亮 通讯员 穗宣)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