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医疗等民生事权或上移中央

2013年11月13日 13:2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地方债务和土地财政依赖,都与财税体制不合理有关。如果不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那么强迫征地、剥夺农民利益的事还会发生。

  财税改革就是要给地方政府一条活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认为,公报中涉及财税体制改革的部分,实际上是对事权和财权的重新划分。总体上来看,就是要完善分税制体系。

  在财权方面,原来地方政府担着很多责任,特别是“营改增”以后,由于地方政府税源减少,就造成了他们对土地财政依赖。现阶段的改革,就是要给他们一条活路。

  下一步的改革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主体。虽然这次的公告中,并没有对此做明确的表述,但估计之后的“决定”中会给予确定。一般来说,像房地产税、遗产税、消费税等可能会交予地方政府,保证他们合法、稳定的收入。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公开透明的融资机制体系。

  实际上,财政体制改革需要厘清两个关系,一个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另一个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要厘清这两层关系,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包括投资领域的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等内容,对整个市场经济建设的辐射作用很大,所以我认为财政体制改革是所有改革的重点。

  财政体制改革的进行,将使合理公平的税负,更好地发挥杠杆的引导作用,维护市场公平、提高市场效率、激活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最终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可以期待,在之后的“决定”中,可能会对此次公告中未予明确的内容,包括技术层面对地方税体系、分税制体系等等的完善,进行更为详细的表述。

  财权或向中央集中,事权相应匹配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认为,在明确事权上,未来的趋势可能是财权向中央集中,事权也相应地上移;尤其是关系民生的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中央一级将承担更多的事权,使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便于地方政府开展工作。在透明预算方面,应实行全面、硬化的预算管理,没有列入预算的一分钱也不能列支,做到预算科学、公开、透明,解决预算单位列支不科学、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教授潘明星认为,公报体现出涉及到财税体制的两点新变化:一是对财税体制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从保障国家财力需要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二是“科学的财税体制”出现在中央和国家正式文件中,反映出科学的财税体制与科学发展相贯通、相协调的导向。

  潘明星认为,财税体制改革下一步将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比如在合理安排支出方面,向民生领域倾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趋势,同时保持民生、经济建设、国防等领域支出适当的比例关系,兼顾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

  而就现代财政制度,潘明星认为,核心将在于建立科学、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从财税立法、监督、效率等方面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记者 刘德峰 王茂林)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