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进行职能整合 食品安全问题划归一个部门管

2013年11月15日 13:03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针对成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体制改革后,从生产、流通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都由市食药监局一个部门监管。这意味着,成都市食品安全监管“多龙治水”的局面将彻底结束,食药监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将挑起大梁。届时,全市将有700多人从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划转到食药监部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市民只要拨打12331进行举报、投诉即可。

  职能整合

  食品安全一个部门管

  与全国一样,过去成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也存在分段管理、多头管理、职责交叉、资源分散配置等问题。本轮食品监管的机构改革,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将以往各个部门分段监管的职责进行整合。按照四川省改革意见的说法,就是要“着力解决食品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等问题。”

  改革后的市食药监局,将整合原市食药监局的全部职责及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和市商务局的部分相关职能。重新组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市食药监局),加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食安办)牌子。

  市质监局生产环节食品安全和化妆品监管职责、市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市商务局酒类流通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都将划入市食药监局。原食药监、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的监管都集中到了新组建的市食药监局。也就是说,今后,从食品的生产到端上餐桌,食品安全问题都将由新组建的市食药监局监管。

  根据改革的需要和职责的调整,原食品安全协调处和高新区药品监管处被撤销。而市纪委、市监察局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将按照有关规定设置。

  机构扩容

  市局新增7个内设处室

  食品产业是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5.6万余家,包括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对象多,监管任务重。

  新职责的增加也让市食药监局内设机构大幅扩容,根据新划入的职责,增加了综合协调处、食品生产监管处、食品流通监管处、食品风险检测处、化妆品监管处、应急管理处(挂投诉举报受理处牌子)和科技与宣传处。市食药监局共配备行政编制205名,包括机关单位配置和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

  全市各区(市)县,将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工商系统编制总额15%的比例划转,质监系统按核定行政编制总额5%的比例划转,质监系统执法机构按核定编制总额15%的比例划转。据成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曾柯介绍,据统计,全市将会有700多人从工商、质监和商务系统划入食药监系统。

  本次改革中,成都市在整合原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现有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机构,组建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为市食药监局直属副局级行政执法机构,负责全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验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对抽验结果的处理;负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对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指导区(市)县开展工作。

  举报投诉

  统一拨打12331电话

  成都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陈建介绍,以前,全市食品投诉举报没有一个统一的受理机构,工作机制不顺,效率不高,经常出现多头举报、重复举报现象,既影响处理效率,更不便于消费者进行投诉举报。改革之后,市食药监局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应急管理处来处理投诉举报,提高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的处理能力。同时,市和区(市)县两级都将设立投诉中心,专门负责投诉举报的受理、分析和研判,及时转交执法人员进行查处。

  改革之后,将建成一个统一的食品药品举报投诉平台12331热线,食品安全问题不用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投诉。此外,还将开通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短信等渠道,进行投诉,所有的受理渠道将集成在一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这个平台将使投诉举报工作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有利于提高投诉举报工作效率,增强对食品药品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案件的反映灵敏度和打击力度。”陈建表示。

  风险监管

  将组建市食药检验检测研究室

  改革后,市食药监局将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理念,通过完善食品药品风险监测、风险研究、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监测以及12331食品药品举报投诉体系等措施。在加强日常常规性监管的同时,增强监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要部位、重大风险、重点隐患加大集中整治力度。

  机构改革后,市食药监局将以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和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为基础,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组建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室,下设市药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市医疗器械检测研究中心,建成全国一流的、国际认可的检测机构。同时,市食药监局将整合社会资源,建设第三方检验检测室,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

  属地管理

  实行市、区(市)县分级管理体制

  根据日前印发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市、区(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和《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今后,成都市食品药品安全将进行属地管理,实行市、区(市)县分级管理体制:各区(市)县都要相应组建食药监局(挂食安办牌子),并按区域设立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各区(市)县属于区(市)县政府工作部门,业务上接受市食药监局的指导,领导班子则由同级党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市食药监局的意见。

  “现行的食品药品监管双重管理体制转变为分级管理体制后,将更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在人财物各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确保监管责任落实。”陈建介绍。同时,将健全基层监管体系,通过设立基层监管所、协管员队伍等,建监管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社、真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网络,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置于全覆盖监管之下。

  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要组建食药监局(挂食安办牌子),为管委会工作机构,并组建相应的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高新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可结合实际,参照区(市)县设立乡镇(街道)食药监管所,并建立村(社区)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队伍。

  技术保障

  首设食品药品安全总监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后,市食药监局还将配备两名副局级总监——食品安全总监和药品安全总监。这是成都市食药监局首次设置“总监”职务。陈建介绍,食品总监和药品总监主要承担技术工作,食品药品标准,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标准政策的贯彻报告,以及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这跟以往的领导职务有着较大的差别,“以往的领导职务,主要承担行政工作,而总监主要承担技术的监督和指导协调工作。

  据介绍,由于食品药品的专业性都非常强,“需要既要懂专业,又要懂管理的高级人才,从专业角度,统筹监管决策和监管措施。”这是市食药监局为了保证食品药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专门设置的岗位。(记者 李霞)

  专家声音

  结束多头管理 让投诉举报一步到位

  “这次改革是一件深得人心、拍手称快的事。”四川大学公关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屈锡华表示。他说,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以前多方渠道走不通,要投诉找不到地方的情况也有,效率不高不说,还会出现“你推我,我推你”现象,解决不了问题。现在,结束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投诉举报能一步到位,对老百姓来说,是最大的好事。

  屈教授认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该是,不该管的不要管,该管的就要管到底。改革后,能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旦发现问题还能一追到底,不能推诿了,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合成了一个拳头,但是也要让这个拳头变得更加有力。现在有了相应的机构来办事,以后不仅在处罚力度上要加大,而且要有相应配套的政策法规,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人员培训和监督,更要注意提升执法人员的素质。

  新闻链接

  市食药监管改革路径

  2000年以前 市卫生局承担药政、药检职能,而市医药管理局承担药品生产、流通等监管职能。

  2000年1月 成都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同时撤销成都市医药管理局。

  2006年7月 成都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增加食品监管职能,更名为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2011年 成都市政府公布“三定方案”,将市卫生局承担的餐饮服务许可,餐饮业、食堂等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市食药局。

  2013年 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启动,成都市宣布,整合原市食药监局的全部职责及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部分监管职责,重新组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