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境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李克强中东欧之行

2013年11月26日 1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5日离京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正式访问罗马尼亚、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首脑的外交首访引境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25日上午,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中央主流媒体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等主要新闻网站均在首页显要位置开辟新闻专题,通过设置“最新播报”、“分析解读”等专栏,报道李克强此次出访活动,均认为李克强此访欧亚意义重大。

  国内各媒体首先对李克强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署名文章予以高度关注。一是认为文章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媒体引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话称,总理的署名文章,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有能力应对挑战,并通过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拿出了好的“成绩单”,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二是指出文章呼吁中欧共同努力深化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等人认为,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到上海自贸区批准设立,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再到总理肯定中欧领导人会晤并在欧洲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一条对内深化改革,对外积极开放的主线十分清晰。

  境外媒体亦积极解读李克强总理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署名文章,认为文章发出“中国经济好声音”。拉美社等媒体称,李克强在文中解释了中国为实现经济稳定而采取的步骤和措施。香港《成报》称,访问前夕,李克强的署名文章向世人亮出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此举客观上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确立明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框架,在国际上发出令人期盼的“中国好声音”。

  另外,不少媒体还指出,文章传递出中欧将更进一步合作的重要信息。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李克强总理发表署名文章后组织民意调查,在约1500名受访者中,67.7%的人对中国向英投资持积极和支持态度。法国《欧洲时报》称,2013年的年尾注定将成为中国外交的“欧洲季”,李克强总理此行将打开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局面,开辟双方关系全面、均衡发展的大外交格局。台湾中央社称,李克强总理此行将有助于大陆拓展经贸合作的新局面。

  随着中欧投资协议的达成,大陆对欧投资有望呈现井喷之势,中东欧国家无疑将从中受益。香港《南华早报》特别强调,随李克强访问同时推进的还有在当地举行的中国高铁展览,或预示中国高铁有望“开往”欧洲。

  境外媒体也留意到,中东欧国家人士对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寄予厚望。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工商会主席迪米特留称,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经济互补,发展战略相似,双方高层加强务实和建设性合作的政治意愿强烈。波黑著名政治评论家梅米亚表示,中东欧国家将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保加利亚信息技术大学教授登切夫认为,中国企业可向中东欧各国食品加工业、农牧业等领域投资,实现互利共赢。

  罗马尼亚媒体近日高度关注李克强对该国的访问,纷纷聚焦此次“历史性访问”。该国媒体特别关注两个时间点:一是,此访是中国总理时隔19年后再次到访布加勒斯特;二是,2014年是中罗建交65周年,同时也是中罗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

  罗马尼亚《真理报》网站称,李克强总理的罗马尼亚之行将是一次历史性事件,势必将进一步巩固双边关系。罗通社称,对东道主罗马尼亚来说,这次访问无疑是发展与中国关系的一次绝好机会。《旅罗华人报》头版文章称,谱写中罗友谊新篇章,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预祝中国总理李克强访罗成功。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还将播放百集文化纪录片《你好,中国》,欢迎李克强总理来访。(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