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回应“烧钱说”

2013年12月17日 19: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17日在北京算了一笔账。他在回应中国探月工程是否“烧钱”的问题时说,“我们投入的钱不多,但效益很高”。

  吴伟仁当日出席“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他表示,不同于美苏在争霸太空时不惜工本,中国探月工程没有花太多钱,原因在于较高的成功率。

  据吴伟仁介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全世界共开展118次月球探测,其中前苏联为64次、美国为54次,成功率约为40%。随着印度、日本、中国等国加入,目前人类共130次探月、总成功率已上升至51%,其中中国以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连中三元”。

  “我算了一下,美国的阿波罗工程一共进行了十余年,投入了250亿美元,平均每年美国人投入探月工程的钱占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至2.5%”,吴伟仁说,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已开展7年的中国探月工程,这个数字不到千分之一。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此前曾披露,国务院在2004年批准的首期探月计划费用是14亿元人民币,在当时仅相当于北京修建两公里地铁的费用。

  中国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也在受访时表示,中国实施探月工程是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所做出的选择。

  吴伟仁指出,中国探月工程保持较高的成功率,还意味着将更多航天技术转移到民用及国防领域。他介绍说阿波罗工程带动了3000多项成果转移到民用,投入产出比达1:15。

  尽管尚且不能算出中国探月工程的投入产出比,但吴伟仁举例说明嫦娥三号有望转移民用的技术可观。“比如着陆器腿部采用的新型材料既可拉伸也可压缩,比如月球车丝网式的轮子,比如建设深空测控网,有些对民用的影响现在看不到,但会随着时间推移展现越来越多的成果”,他说。

  吴伟仁强调,中国综合考虑对卫星、月球、火星的探测,形成连贯的体系,“我们没有想与谁竞争,而是每一步打下坚实基础”。(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