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出手稳预期:加力改革 力保就业

2014年04月16日 21: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 周锐)在创出近期新低的一季度GDP数据披露当天,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中国经济没有越出上下限。

  除了明确中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李克强还就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并提高减税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此间专家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一季度经济形势的研判以及涉及改革、就业等领域的政策措施,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阻断悲观论调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链条。

  2014年一季度以来,多项经济指标增速的放缓让唱空声再起。其中既有经济失速的“硬着陆说”,也有将局部风险演绎为全局问题的“崩盘论”。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一季度创出新低的GDP增速将成为“唱空”中国的又一个理由。

  “与实际不符的悲观论调需要引起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中新社记者,悲观论调蔓延的风险在于其可以加剧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观望情绪,让本已不足的总需求雪上加霜,最终自我强化自我实现。

  刘元春指出,李克强本月稍早时候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对中国经济的乐观表态,同样也有着打破悲观预期的用意。

  像预期一样重要的是行动。刘元春指出,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市场乃至一些基层目前对改革下一步怎么走的预期还不明确,各方观望情绪比较大,很多投资都没有按原来的计划展开。

  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汇报,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全面、有序、协调推进改革。要紧紧抓住破解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难题,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刘元春指出,实质性改革举措的推出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打散悲观论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改革本身就是扩大需求,其对宏观调控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他建议官方采取快变量改革的模式,推动“负面清单管理”、“开放能源、电信和金融领域”等有明显增长效应的改革举措。

  不过正如李克强在博鳌说的那样,中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天做出的系列部署也围绕着“补齐短板”、“托底民生”来展开。

  会议部署了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改革举措。

  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新社记者,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老大难”问题,此次会议的部署让此前散落在不同文件中的政策得以梳理、统筹和衔接。他表示,加强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有着补短板的效果。

  面对经济增速下行以及2014年727万高校毕业生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此次会议亦加大减税力度,助力就业稳定。会议决定,将2013年底到期的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并通过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行业和人员范围限制、提高征税扣除额上限、增加扣减税费种类、简化程序等方式完善现有政策,努力营造更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刘元春指出,确保就业,提升收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他表示,除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官方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缓和改革引发的冲突。比如说,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避免改革发生在民众收入下降阶段。(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