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中非合作如何开创更加美好未来

2014年05月08日 16: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自5月4日起,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开始其总理任期内,对非洲的首次访问,这是去年以来中国高层领导人对非洲的又一次出访,如此密集、频繁的外交互动,表明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和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综合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增长潜力最被看好的非洲间,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与日俱增。

  当前中非同处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中国方面,亟需从“世界工厂”模式切换到内需、科技带动型的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模式,而非洲则需“大步快跑”地迈向工业化、现代化时代,双方对新时期中非关系,都寄托了更多憧憬。

  愿景是共同的,也是美好的,问题是怎样去做。

  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决定向非洲各国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已承诺贷款额度达到300亿美元;中国将积极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等项目建设;将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至50亿美元,并将与非洲开发银行商谈建立联合融资基金。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欠账过多,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不仅影响非洲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也影响工矿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对中国这个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利益构成影响。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入,是非洲当地各国最欢迎、最无争议的合作项目,在这一领域继续保持势头,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当然,非洲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形态落后,民情和政治形势复杂,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应避免风险,应抱持科学、冷静、务实的态度,本着投资安全、当地急需的原则做好预先调研,慎重决策上马。

  中非经贸关系在近10年、20年内能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彼此间经济结构的互补性特别强:非洲需要通过资源出口换取宝贵的资金,同时又缺乏各类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乃至进口能力;中国作为新兴经济大国和“世界工厂”,一方面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另一方面又需要稳定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中国门类齐全、性价比合理的工业制成品是非洲所需要的,中国对非洲资源的购买,又让非洲具备了大量购买“中国制造”的能力。有资料显示,近年来非洲资源大国经济增速远高于非资源国家,这并非偶然。

  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的四国中,尼日利亚和安哥拉都是中国石油和其它资源的主要来源国,这表明在未来,中非双方仍需保持目前的“互补食物链”。

  中非合作应如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一方面保持现有优势,另一方面未雨绸缪,夯实“短板”,为双方发展中的变化打好“提前量”,是必须做好、做足的“必修课”。

  (陶短房)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