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与企业家座谈评估中国经济“水温”

2014年07月14日 2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周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

  在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前夕,这场座谈会有着多重效果:一方面,在市场对经济形势高度关注的重要时间节点,李克强对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和继续为企业减负松绑的承诺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来自外贸、建筑、金融、家电、农资、互联网等行业领域的企业负责人无疑是中国经济走势的“先知之鸭”,他们的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和碰到难题的陈述将可以让决策者更好把握中国经济的“水温”。

  形势判断:经济仍在合理区间 下行压力持续存在

  2014年以来,李克强与地方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等群体举行了多次座谈会,这些座谈会已成为市场感知中国经济温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前夕,李克强再度向市场释放了他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李克强14日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负重前行、迎难而进,在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各方面包括广大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过奋发努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预期向好。

  上述观点可以从近期披露的多个经济数据中找到支撑。汇丰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50.7,创6个月以来新高,重回扩张区间。中国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上升也都传递出积极信号。

  李克强表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善民生都有新的进展等一系列信号,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增长潜力和回旋余地,“我们对经济能够实现中高速增长和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不过,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仍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李克强提醒,下行压力和困难在一段时期内会持续存在,要有清醒认识和应对准备。

  政策承诺:为企业松绑减负提供更大舞台

  面对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将是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一招。

  李克强14日多次强调了企业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他表示,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企业兴则经济兴。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责无旁贷。

  对于与会企业家提到的他们在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李克强也作出多个政策承诺。

  其一,该放放好,该管管住。李克强表示,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为企业松绑。各级政府都要尽快出台实施公开透明的权力清单制度,坚持放管结合,切实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公平公正的监管执法,让市场主体敢说话、说真话。

  其二,降低成本,减轻负担。李克强表示,未来官方将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各项政策,多措并举、对症下药,有效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促进比较充分的竞争,保护公平竞争。

  其三、降低准入、扩大空间。李克强表示,未来要向民间资本更多敞开准入大门,使企业有更多投资选择、更大发展舞台,让13亿勤劳智慧中国人的创造力充分迸发。

  六“新”期盼:转型升级脱困境 提质增效突重围

  在当天座谈会上,与会企业家们表示当前生产经营仍有不少困难。从目前情况看,市场需求的低迷与成本上升的内外夹攻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麻烦之一。

  在外部市场,虽然一些主要经济体有所回暖,但世界经济纷繁复杂的局面没有改变,全球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国内,截至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经连续28个月同比回落,市场需求仍然存在总体不足的情况。

  在总需求偏弱的同时,成本的上升从另一端对企业经营带来挤压。相关机构近来在深圳、重庆和浙江等地展开的调研显示,资金紧张和招工难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都是企业抱怨得比较多的事项。

  面对上述压力,李克强14日明确表示,企业在闯市场过程中不能仅靠压缩成本的价格竞争,而是要靠质量来取胜。他强调,当前一些企业逆势增长,充分说明抓紧促改革、调结构、推动转型升级才是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李克强指出,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仍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下行压力和困难在一段时期内会持续存在,要有清醒认识和应对准备。企业不能坐等观望,而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主动转型。

  在座谈中,李克强用六个新概括了他对企业的期盼:各类企业都要着力改革创新,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在市场搏击中强筋健骨,提升竞争能力,努力冲出传统发展方式的“重围”,实现提质增效的“新生”,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作出新贡献。(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