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联部副部长:中国与东盟问题无需借助域外力量

2014年09月24日 19:19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0)

  随着中国整体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稳固,新的外交方向更加明确。周边外交成为了整体外交的重中之重,其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以及多边关系,一直以来广受关注。201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在西安举行之际,中国网记者采访了曾担任过中国驻缅甸以及菲律宾大使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和裁会顾问李进军。

  李进军表示,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关注周边外交,中国是正在成长、发展与崛起的大国,“按照小平同志当初确定的方针,我们更多是先将国内事情做好,发展才是硬道理。其次就是把家门口事情做好,如果家门口都是磕磕碰碰,将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他指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更加强调这一思想。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做周边工作的亲、诚、惠、容的四个字理念,为下一步做好周边外交,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李进军告诉本网记者,中国的周边环境复杂,与多国接壤,包括陆地与海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目前十分重要,经过十多年的打造,中国与东盟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而且相互之间也具有一定信任基础的关系。

  “尽管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和东盟的少数国家围绕海上纷争产生了一些分歧。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与东盟整体的关系。因为东盟国家也看到,东盟要强大,要发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要和同中国搞好关系,只有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东盟国家才有可能发展。同样,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与很多东盟国家有漫长的边界,与几个东盟国家隔海相望,我原来担任大使的缅甸,与中国有2200公里的共同边界。我担任过大使的菲律宾,与中国也是隔海相望。而且东盟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这些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李进军说。

  “前几天,菲律宾驻华大使来找我,他是为中菲关系的现状感到非常困惑。我说,中国与菲律宾既是邻居,又是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亲戚。1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到了菲律宾。当时,带去了农耕技术、陶瓷、茶叶,采用的是和平的方式与菲律宾当地居民相处。与后来的西方殖民者西班牙、美国完全不一样,他们采取的是武力手段,”他强调。

  李进军指出,中国同菲律宾,包括东盟其他国家,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有相似的文化,相似的历史遭遇,也有很多共同的人文因素。我们崇尚的是亚洲文化,即我们属于一个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产生一些矛盾,磕磕碰碰,很正常。但是,我们要以家庭内部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不应当背弃亚洲文化,把我们这些矛盾让外人来接手。让域外的势力来干预我们亚洲内部的事情,甚至还要提交所谓的国际仲裁等,这不符合亚洲文化,更不符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主要精神。所以,既然菲律宾大使迫切希望改善中菲关系,应当将这些话传达给阿基诺三世总统,”他说,“希望我们以中国-东盟大家庭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对话,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借助域外的力量,借助所谓的国际仲裁法庭。因为后一种方式,只会给我们相互之间造成更大的不信任。”

  李进军表示,菲律宾只是一个例子,中国同东南亚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在东南亚有上千万的华人,文化是相通的,很多民族也是相通的。在中缅边境,有着近十个民族都是同一个民族。在云南的中缅边境上,一个村子是同一个民族,但由于划界的时候,边界从村子中间通过,于是就变成了两个国家。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人喝同一口井的水,充分说明中国与缅甸之间的‘一家亲’。”

  中国同东盟,与其他亚洲国家最大的不同是还有一种亲缘的关系。他强调,此外,还有文化的紧密联系,我们更应当把工作做好。近几年,由于某些国家奉行新的战略,重返亚太战略等,也对中国周边的局势产生了一些影响,包括对中国同东盟部分国家的关系,“但是,只要我们有耐心,能够坐下来好好谈谈,中国与东盟国家是完全有可能解决内部矛盾。从而以更大的决心,更好的团结,更多的合作,来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平台”。(记者 李智)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