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国旗曾下半旗约50次 47次为中外政要(图)

2014年09月28日 09: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天安门广场降半旗志哀图片来自《人民画报》

  1953年至2012年,天安门广场不少于17次为外国元首和政党领袖降半旗供图/CFP

  新中国成立后的65个年头里,即便不计算刚成立时升旗不规律的情况,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五星红旗也已经升起不下2万次。

  伴随第一缕晨曦升起,在落日的余晖中下降……踏着太阳运行的节奏,广场旗杆上的国旗犹如不断摆动的巨型钟摆,日复一日刻录着共和国的年轮。

  广场升降旗仪式从最初的简单到愈发庄严隆重,一次次的变迁折射出新中国的成长。2万多次的升降之中,偶发的降半旗哀悼,并不专属那些伟大的人物,也曾数次念及那些没有姓名的芸芸众生。

  北纬39度54分26.37秒,东经116度23分29.22秒,从这个点向四周扩展44公顷土地,铺着特制的浅色花岗岩条石,这里是天安门广场,也被比喻为整个中国的心脏。

  60多年来,这个广场不仅记录了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依托它形成了各种永久或临时的建筑,也成为代表这个国家的符号。在国庆来临之时,北京青年报记者再次靠近这些举国熟悉的符号,去发现其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为配合广场环境旗杆长高了10米

  9月24日,北京迎来了大晴天。清晨5点30分,天安门广场上等待观看升旗仪式的人聚集了不少,围着旗杆形成一个紧凑的扇面。深秋的空气里透出阵阵寒意,却丝毫没有影响等待者们的耐心。

  “我们早上4点就出发往这边赶了。”来自河南的少年杨洋和父母一起来北京旅游,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是他们此行最重要的行程之一。“以前总是在课本和电视里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一直梦想着能来现场。”杨洋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和很多初次来北京的人一样,观旗也是全家必选的旅游项目。“昨天就来了一次,来晚了,没能赶上,今天我们特意4点就往这赶。”杨洋一家住在北五环边上的一个小宾馆里,为了能赶上升旗,一家人又是步行,又是换车,光在长安街上就步行了近三站。

  清晨6点,国旗护卫队从天安门中心拱形城门出现,军靴声越过了金水桥、长安街,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台,护送五星红旗的36名战士英姿飒爽。刚刚还在嬉闹的人群自发安静了下来,人们屏息凝神,目光紧紧盯着护卫队战士们的每一个动作。

  当战士们走到旗杆下,第一缕阳光正好打在广场上,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开始了,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仰望着五星红旗,衣着各异的男女老少全部表情肃穆,嘴唇伴着国歌微微翕动。

  65年前,北平和平解放,为迎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清除广场内的地面障碍物之后,一根22.5米的旗杆竖立起来,只不过当时的旗杆比现在矮10.1米。那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按下按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根旗杆一直服役到1991年5月1日,一根更高、更先进的旗杆接替了它。对于那次“新老交替”,在国旗护卫队服役14年的护卫队指导员彭凯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旗杆的高度、风格与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已不太相称,目前的旗杆总长32.6米(含埋入地下部分),是首钢职工用四节无缝碳素钢管焊接而成。旗杆底部还设有安全装置,锁定升旗按钮后,可以防止因误碰而出现国旗下降或国歌突然奏响等意外。

  如今,老旗杆已经在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里“安享晚年”。

  广场上的特号国旗每天都是新的 有特殊编号

  按照《国旗法》,国旗有5种型号,最大的一种长288厘米,高192厘米;最小的一种长96厘米,高64厘米。不过,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国旗是个特例,长5米,宽3.3米,是全国升降的国旗中最大的。

  位于通州区的北京市京工红旗厂,是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国旗定点生产企业,“一面旗子的生产看似简单,可其中蕴含的内容很多很多,特别是国旗,更多的是要从完成国家政治任务的高度,做好每面旗子的细节生产。”公司一位负责人说,为了确保国旗质量,他们引进了先进的水洗设备、烫平设备、蒸化设备、甩干设备以及数码印染设备,力争每一面旗子都做到最好。

  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3天。”彭凯说。

  “国旗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发放,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把用过的国旗交给他们换新的。”彭凯说,每面国旗上都有特殊的编号,印在旗身不显眼的地方。

  更换下来的国旗,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收藏保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参加过重大活动后的国旗,则会被特别保管。比如,开国大典的国旗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管在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历次国庆庆典上所升降的国旗曾随“神舟”一号飞船翱翔太空,现在也被有关部门收藏。

  国旗本身也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经历过变化。“以前技术达不到,国旗是用两面材料拼在一起,在阳光照射下中间会有一道印记,现在则是一整面缝制,看上去更漂亮。”彭凯说。

  历史上,曾有三面“特号国旗”被作为礼物外赠:上世纪八十年代时送给老山前线的战友、汶川地震时送给抗震救灾部队、奥运会时送给国家举重队,“这可不是随便想送就送的。”彭凯说,这三面国旗都曾在天安门上空飘扬过,因此更加珍贵。

  大头针别衣领 背上绑十字架

  护卫队新兵一天训练12小时

  作为五星红旗的守护者,国旗护卫队队员并不是从新中国成立时就有的。成立初期,由于旗杆下的电动升旗装置是由冀北电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设计,所以升旗任务曾交给北京市供电局。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间,一直是北京市供电局的胡其俊负责升旗,他也因此成为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升旗手。

  1977年5月,北京卫戍部队接过了升旗的任务,“国旗护卫班”由此诞生。不过,当时并没有升旗仪式,只有两名战士负责,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经过长安街时,还得给机动车让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90年颁布后,升旗仪式的庄严性被提上日程。1991年初,“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应运而生,当年5月1日起,广场开始实行新的升降国旗仪式。

  此后,无论狂风暴雨、酷暑隆冬,由36名队员组成的国旗护卫队,每天都会气宇轩昂地从天安门城楼走向广场,执行升降旗任务,升旗仪式由此变得更加神圣。护卫队出帅哥众所周知,他们从各部队新兵中挑选,每年选50名左右。政治合格、能吃苦、身体素质过硬是三个标准。

  “五官端正是必须的了,身高要在180cm-190cm之间,关键是要协调,不能身子长胳膊短,一般要是身高在180cm,两臂展开也要达到180cm才行。”彭凯说,挑来的兵还要再经历4个月的新兵排加强训练,最终通过考核的才能留在护卫队。

  新兵加强排训练最考验人的意志。普通新兵连训练涉及11个科目,而护卫队的新兵排加强训练称得上枯燥,每天训练的内容只有齐步、正步、操枪、军姿,这是升降旗的专项动作。除了枯燥,训练时间还很长,从早上5点30分起床到晚上11点左右,除去休息时间,一天的训练时间长达12个小时。

  然而,就算通过层层考验留在了护卫队,也未见得就能上方阵执行升降旗任务。每批新兵里能上方阵的最多也就不到20人。为了争取到上方阵的机会,战士们各出奇招:背包绳绑在膝盖上练习站军姿,保证腿部笔直没有缝;大头针别在衣领上,尖的一头对着脖子,一旦头歪了会被刺痛;背上绑着十字架,保证背部保持挺直……这些严苛的训练方法,大多是战士们自己想出来的,有的人甚至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坚持绑着腿。

  曾经有一段时间,广场每月会举行三次“大升旗”,即在每月1日、11日、21日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上,武警军乐团会在这个时候出现。2004年6月之后,为了天安门地区治安管理的需要,武警军乐团改为只在每月第一天及重大节日时参加升国旗仪式。

  军乐团不仅会在升旗现场伴奏,当国旗护卫队方阵从天安门城楼走向广场时,军乐团还会随行演奏《歌唱祖国》。“每月1日升旗前一个小时,军乐团会抵达天安门城楼北侧做准备,我们还会与他们进行合练。”彭凯说,这种正式的合练现在每月只有这一次。平时没有现场伴奏时,他们就听着录音一遍遍练习踩乐点。

  无论是平时升旗时播放国歌录音,还是重大节日的现场演奏,都会连奏三遍国歌,以配合国旗与太阳同步升起的节奏。

  为政要降半旗不少于47次

  也曾为烈士与平民降半旗

  在国旗升起的两万多天里,也偶尔有降半旗的时候。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共出现过不下50次左右下半旗的情况。

  其中,最多的还是为国家领导人下半旗,不少于30次左右,包括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郭沫若、罗瑞卿、苏振华、刘少奇、宋庆龄、廖承志、刘伯承、叶剑英、胡耀邦、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邓颖超、王震、姚依林、陈云、邓小平、彭真、杨尚昆等。其次享受这一殊荣的是一些和中国关系友好的外国元首和政党领袖,经统计不少于17次,包括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前越南主席胡志明,法兰西共和国前总统戴高乐,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以及前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等。

  在两万多天里,为国外牺牲的烈士下半旗的情况不少于2次,一次是1999年5月12日,为哀悼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袭击中遇难的许杏虎等三位烈士;另外一次是2010年为哀悼在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海地维和警察。

  到了新世纪,降半旗的哀悼主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历史清晰地记录着那个瞬间:公元2008年5月19日清晨4时许,2600多名各界民众赶到天安门广场。4时56分,国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冉冉升起,在场的国旗卫士和民众集体肃立,行注目礼。4时57分40秒,国旗升到旗杆杆顶,在短暂的定格后开始缓缓下降,现场气氛凝重。汶川地震并非共和国历史上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震,但从那一刻起,共和国广场上的国旗第一次为普通公民的死亡降下了15米。

  有人认为这个变化或许与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颁布有关。《国旗法》对下半旗志哀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等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之外,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在这之后,为悼念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的遇难者,广场也降下过半旗。记者 赵婷婷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