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三张清单”背后逻辑是限制权力鼓励创新

2014年09月29日 09:3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用“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详细解释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发展思路,引发社会热烈关注。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记者:“权力清单”是指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拿出“权力清单”有何意义?

  辛鸣: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行使权力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如果没有法律的授权,政府是不能随意行使权力的。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积极有为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在“有为”的旗号下做了一些法律没有授权、不应该也不允许去做的事情。

  拿出“权力清单”,把政府能干什么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列出来,凡是清单中有的政府可以干,清单上没有的政府就不能干。这样一种倒逼机制能让政府的行为更加规范,更有公信力。

  记者:“负面清单”是指企业不能干什么,“法无禁止皆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有什么积极作用?

  辛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本来就该“法无禁止皆可为”,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要想上项目、搞经营得先去找政府主管部门报批。跑数十个行政部门,盖好几十个章,一年半载都不一定能批下来。市场的机遇转瞬即逝,这样一趟“马拉松”跑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创业创新的心也冷了。

  通过设定“负面清单”,表面看好像是告诉企业,哪些“高压线”不能碰,哪些事情不能做。其实更重要的信号是告诉企业除了这些以外,其它都可以做。这就相当于给企业解脱了束缚,只要你有想象力、有创新力,就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样一来,企业创新的活力自然就会迸发出来,创新的氛围也会越来越浓。

  记者:“责任清单”是指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责任必须为”。为什么要拿出“责任清单”?

  辛鸣:我们要通过“权力清单”限制政府的乱作为,但绝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不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做的事更多,责任更重,比如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要把这些责任落实到位,不能只靠事前审批,而要通过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把政府的责任贯穿市场运行全过程。比如,市场会形成垄断,垄断会抑制市场活力,政府就要雷霆万钧反垄断;再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总会找机会露头,政府就要时时睁大除杂草的眼睛。做到了这一切,政府这个“裁判员”才是公正的,这个“守护神”也才是管用的。

  “三张清单”背后的逻辑是限制权力、激发活力、鼓励创新

  记者:总体来说,这“三张清单”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辛鸣:蕴含在“三张清单”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限制权力、激发活力、鼓励创新。只有划出权力的边界,权力才不会被滥用;只要解除市场的束缚,企业创新就会更加有活力;那么如何界定政府的权力边界和企业的市场舞台呢?这就是“责任清单”的任务。通过“责任清单”让“权力清单”师出有名,让“负面清单”于法有据。这样一环扣一环,为创业创新营造广阔空间,形成良好氛围,提供强大助力。

  记者: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三张清单”对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具有什么意义?

  辛鸣:“三张清单”抓住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节点,明确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入手处,表明中央政府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在深化,能力在提高。9(记者 成慧)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