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中国65年特稿:经济连上新台阶 增长红利惠全民

2014年09月29日 13: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经济连上新台阶 增长红利惠全民

  中新社记者 周锐

  “我第一次在中国坐火车还是1989年,当时从北京去广州花去了40多个小时”。在从北京驶往上海的高铁上,一位已经是“中国通”的外国记者感叹说,能坐上现在这样的列车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平稳启动、连续提速,中国经济在过去65年间的发展历程和这列“高速火车”如出一辙。其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连上台阶更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令人赞叹的篇章。

  1952年中国GDP年仅679亿元(人民币,下同)。1986年首超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2010年中国GDP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52年到2013年间,中国GDP增长了122倍,年均增长8.2%,人均GDP由119元增加到41908元(约合6767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迈进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经济体量持续放大的同时,民众的钱包也逐渐满了起来。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1.3倍;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47602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2124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56年的42.6%下降到2013年的35.0%。

  除了收入的增加,普通民众对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商品、服务等供给的极大改善。

  “偶尔吃一次白米饭时,恨不得端着碗在全村转一圈”,生活在大别山区的老陈至今还忘不了小时候吃不饱饭的情形。而如今,中国的谷物、水果等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品供给实现了从严重依赖进口到满足世界需求的历史性转变。

  老陈的女儿也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在离家800多公里之外的杭州,她利用自己的淘宝店将女鞋等“中国制造”出售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而像她这样的卖家,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还有850万个。

  不久前,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15年间从50万人民币初创资金的小公司变成2300亿美元市值的巨头。奇迹背后的动因既有物资的丰富和需求的增长、也有技术的创新和创业的努力,而尤为重要的一点则是互联网的发展。

  伴随着现代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初步建成,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到2013年末已达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0亿人。

  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的支撑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体现。“老陈们”将吃不饱的感觉抛开的背后是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103907万千瓦等变化带来的粮食持续增产;而前述外国记者感叹的背后,则是中国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1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3.7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如今中国企业已参与到包括英国、匈牙利、塞尔维亚及土耳其等国的高铁建设中,“高铁外交”俨然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一张亮丽名片。

  取得的成就载入史册,而更加艰巨的任务正摆在中国面前。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受到各方持续关注,中国正致力于适应新常态,打造经济升级版。

  一些积极的信号正在显现。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上升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当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847亿元,比1995年增长33倍,年均增长21.6%。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正好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年。中国未来料进一步凝聚改革创新共识,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目标继续前行。(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