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国家公祭日活动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2014年12月14日 05:04 来源: 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本报北京12月13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12月13日,中国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和中国领导人在公祭仪式上发表的讲话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等纷纷表示,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显示出大国胸怀,以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将中国建设得更好,公祭活动将激励中国人实现这一目标”

  “我为日军的暴行感到愤怒,我的心在南京。”印度印中友协秘书长巴斯卡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军的屠杀行径惨无人道,举世震惊,中国人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也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中国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让人印象深刻。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将中国建设得更好,公祭活动将激励中国人实现这一目标。

  “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迎来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予以隆重纪念,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参加公祭仪式并发表讲话,这凸显了中国对国家公祭日的极度重视,也昭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理念。”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犯下了累累侵略罪行,而12月13日正是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并展开野蛮血腥大屠杀的纪念日,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一页。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予以隆重纪念就是要人们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只有记住历史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非洲中心主任伊斯拉埃尔·科迪阿嘉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中国政府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这不仅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珍爱和平与捍卫和平的决心,而且时刻提醒着全世界人民和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达戈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设立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同时也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和立场。

  比利时《华商时报》社长罗玉宏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政府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顺应民心之举,得到了全世界华侨华人的一致拥护和强烈支持。国家公祭日活动能够让中华民族不忘那段惨痛的历史,激发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同时,对日本右翼分子试图否定歪曲历史、为历史翻案的丑恶行径也是有力的回击。

  “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凸显了中国人不忘历史、警钟长鸣的精神”

  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国际问题专家佐戈普鲁斯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政府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中日两国年轻一代正确认识那段惨痛的历史具有现实意义。只有直面历史,才能找到改善中日关系的出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公祭仪式上的讲话发人深省,正如他所说的,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吸取教训,珍爱和平。习近平的讲话为中日两国实现真正和解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一方面,日本需要切实地正视侵华历史,另一方面,中日两国人民也要世代友好下去。

  巴基斯坦时事评论员安萨尔·巴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的讲话表达了对于牺牲烈士的崇敬和对逝去同胞的缅怀,凸显了中国人不忘历史、警钟长鸣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了一种自信:中国如今已经发展强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有能力保护国民不再受到侵害。

  埃及亚历山大大学中文系主任易卜拉欣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国家耻辱历史的铭记,是对战争中不幸死难者的悼念,对于凝聚民众爱国热情具有积极意义。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不希望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显示出大国胸怀,以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战争是全人类的灾难,尽管二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人们仍应时时警醒和反思,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剧永远不再发生。

  美利坚大学历史系教授彼得·库兹尼克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意义重大。习近平在公祭仪式上发表的讲话中说,“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只要目前的日本政府试图掩盖其不堪的历史,中国和其他亚洲受害国就必须揭露真相。缅怀历史是为了让人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德烈·季卡列夫对本报记者表示,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不忘历史,让更多人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危害。南京大屠杀证据确凿,无人能够否认,全世界应该共同对某些右翼政客和学者美化侵略的言论做斗争。他说:“作为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我深知日本在二战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之深,中国现在大力倡导世界和平,正是为了不让此前的悲剧重演。”

  德国柏林华人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会会长王琦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领导人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讲话,影响不仅局限于国内,习近平发出的反思战争、守卫和平的呼吁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激扬国际反战主旋律、引领全球和平大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报记者吕鹏飞、于景浩、倪涛、苑基荣、任彦、杨迅、刘睿、李博雅、谢亚宏、郑红)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