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抗战第一碑”的沉浮命运

2015年05月22日 16: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22日电 题:通讯:“抗战第一碑”的沉浮命运

  中新社记者李爱平

  午后的阳光斜斜穿过“华北军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碑”,公墓下侧胡适先生撰写的碑文有用利器划过的多处痕迹。另一侧有人用黑色油漆随意的划了几笔,变得污秽不堪……

  “碑体年久失修,如不及时抢救,有坍塌危险”。长期从事傅作义生平研究的青年学者赵殿武告诉中新社记者,这便是位于呼和浩特公主府公园的“抗战第一碑”的真实现状。

  从1999年开始关注该“公墓碑”命运的赵殿武说,该“公墓碑”是抗日名将傅作义1933年为长城抗日阵亡将士建造,是国内最早的以抗日为主题的纪念碑之一。该碑的碑文是由著名学者胡适撰文、书法家钱玄同书写,因两位新文化大师合璧而闻名全国,被誉为“白话文第一碑”、“抗战第一碑”。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处公墓碑下,1937年3月15日举行过绥远挺战阵亡军民追悼大会,绥远成为举国关注的中心,当时毛泽东、朱德曾联名致电傅作义和绥远挺战阵亡军民追悼大会,对绥远抗日阵亡军民表示沉痛哀悼。

  “汪精卫、阎锡山还代表国民政府出席了这次追悼大会,通令全国下半旗致哀”,赵殿武说,这是一处既见证了长城抗战同时又见证了绥远抗战的历史文物。

  但令赵殿武悲切的是,这座名扬海内外的“抗战第一碑”命运多舛、屡遭破坏。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抗战的八年中,日本侵略者占领呼和浩特时,该碑遭到第一次浩劫,公园门被日军拆毁,纪念塔基座被刨得遍地瓦砾。

  该碑第二次遭受“蹂躏”,是在“文革”期间。赵殿武称,在“文革”中该碑再次遭受浩劫。经赵殿武考证,第二次破坏时,因碑体系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地基极深,坚固异常,破坏者仅将其底座砖体部分和汉白玉碑文石拆毁,碑体依旧巍然屹立。但其他能砸的都砸了,能拆的都拆了,烈士墓被平毁,尸骨遍地,墓碑被运走修了防空洞。

  中新社记者获悉,接连遭受“破坏”的“抗日第一碑”,1982年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董其武将军呼吁下,该碑于当年进行了“重修”。

  “以前有栏杆,但在重修时取掉了。”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园管理处多名职工对记者透露说,重修后的该碑与早前的实际情形不符。

  据该公园管理处办公室负责人于水透露,近两年来陆续有从台湾地区赶来的国军后人,在这座碑前凭吊,他们也曾倡议重修,恢复原貌。

  赵殿武透露,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傅作义生前对这座纪念碑非常有感情,他把牺牲的将士奉为神灵,无论他职务多高,工作多忙,每逢清明节总要去祭拜。

  赵殿武建议,这座同时见证了长城抗战、绥远抗战的纪念碑,在重修时如建为“绥远抗战纪念园”,将会极大提升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扩大其海外知名度。

  中新社记者从内蒙古文化部门得到的消息显示,目前对于该碑的重修工作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中来。(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