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重污染天数降四成 自家努力治污邻居协力减排

2015年05月27日 07: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联防联控。  新华社发

  2015年接近过半,北京城空气质量如何?市民可随时获取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是如何出炉的?带着问题,记者日前跟随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中外媒体采访团,实地走访了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西北燃气热电中心等。

  据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北京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其中,细颗粒物(PM2.5)同比下降了19%;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同比分别下降43.1%、13.7%和12.3%。空气质量达标天数57天,占总天数的47.5%,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天;空气重污染天同比减少42%。整体来看,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进展顺利,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一年淘汰老旧机动车47.6万辆

  “污染减排的环境效益正在持续释放。”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副处长李翔介绍说,去年,北京市实施了老旧机动车淘汰47.6万辆、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6595蒸吨等措施,是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3月中旬,进一步关停了京能、国华两家燃煤电厂,年压减燃煤460万吨,促进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按照北京市制定实施的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到2017年,北京市燃煤总量要在2012年2300万吨的基础上削减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张望才表示,通过采取关停燃煤电厂、改造采暖锅炉、压减工业用煤和治理散煤等措施,目前北京市已经完成了710万吨压减燃煤任务。

  同时,北京市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治污减排。李翔表示,北京市确定了300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退出项目,目前污染企业已退出65家,14家企业被约谈,督促加大环保技改力度。

  ●京津冀协作实施“6643”工程

  不光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1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6%,2015年1月-4月份同比下降20%。“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区市加强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今年以来京津冀三省(市)空气质量均呈现改善趋势,区域性空气重污染发生频率明显降低。”李翔表示。

  “大气污染治理是区域性问题,需要北京及周边地区共同努力,协同应对。”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对记者说,就北京来讲,周边地区污染空气的传输对北京PM2.5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经科学分析,这一影响值占1/3左右。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交通、产业、环境等三个方面要实现率先突破,大气污染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为实现清洁空气,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6省区市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并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减排治污目标及规划。其中,作为北京市“邻居”的河北省制定实施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6100万吨水泥产能,压减4000万吨煤炭、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

  ●中外标准并无本质区别

  建立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空气质量一手数据,是科学、合理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走进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记者看到,墙上的大屏幕可以随时监控到遍布全市的各个站点传回的数据。“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以空气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环境空气监测体系,35个自动监测子站分布于城区、各郊区县、市域边界和交通主干线。”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向记者介绍说,全部监测点位均可监测PM2.5、PM10、二氧化硫、臭氧等6项污染物。“目前我们已通过网站、手机App和微博等渠道发布实时空气质量数据。”

  针对外界有关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PM2.5数据与中方不一致的情况,张大伟以一组数值图表回应称,北京在美国使馆附近也设有监测站,经比较,北京发布的PM2.5监测数据并无问题,其绝对浓度值与美方数据也无本质不同。只是由于中美两国评价标准不同,故将绝对浓度值转化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存在差异。具体而言,美国用35微克/立方米的日均值来评价,而中国是用75微克/立方米的日均值来评价。

  张大伟表示,中国的标准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第一阶段指导值,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获得广泛认可的。美国如今的标准比中国严格,但空气污染的治理和标准的制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世界各国的标准并不一致,如目前欧洲、日本、韩国等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本报记者 赵鹏飞)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