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坛北宰牲亭亮相 镇馆之宝永乐编钟露真身(图)

2015年11月06日 10:44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天坛北宰牲亭亮相镇馆之宝永乐编钟露真身(图)
▲铜马

  595岁天坛北宰牲亭“原味”亮相

  北神厨陆续展出万件文物 镇馆之宝永乐编钟露真身

  有着595年历史的天坛“北神厨、北宰牲亭建筑群”即日起对市民免费开放。这是该建筑群30年来首次对游客开放。天坛库存内的1万件文物将陆续在这里展出。这也是封存百年的“五坛八庙”文物首次对市民展出。北神厨的三个大殿设为文物展厅,北宰牲亭则以“遗址状”向市民展出。

  看点1

  镇馆之宝永乐编钟露真身

  由于此前不具备展示条件,天坛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明代鎏金铜编钟”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身。昨天,它终于露出真身。

  历经近600年坎坷,遭遇八国联军强掠,编钟依然光彩熠熠,其挂钩为吉祥云造型;上部有“凤凰于飞,和鸣锵锵”的图案;阴面有玄武,阳面有朱雀;两侧有升降龙,分别代表春分和秋分。

  永乐编钟原为16枚,从明永乐皇帝朱棣开始,历代皇帝都是在这些编钟的敲击声中祭天。1901年编钟被英军掠走,其中一枚作为战利品陈放在印度某军官俱乐部里,印度陆军参谋长乔希知道这枚编钟的身世后,于1994年将编钟归还天坛。

  据悉,被掠走文物以这种方式回归祖国,尚属首次,其他15枚编钟至今下落不明。

  这次编钟展出,展柜采用恒温恒湿设备及电子升降系统,确保文物安全,照明系统也会根据文物对光照的敏感程度自动调节。

▲北宰牲亭灶坑遗迹
▲北宰牲亭灶坑遗迹

  看点2

  祭器色彩代表不同“出身”

  天坛前身为“坛庙事物管理处”,管理并收藏着“五坛八庙”的文物。此次展出共298件文物,大部分为天坛馆藏的五坛八庙的文物。展品中有几套祭器看似造型一样,只是色彩不一,而其“出身”恰恰藏在色彩中——太庙祭器为木质,孔庙祭器为铜质,黄色祭器来自地坛,藕荷色的来自日坛,白色的来自月坛,蓝色的则为天坛所有。

  这些祭器均为高足——底部有高高的托。工作人员介绍说,古代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器皿直接放于地上,为方便取放,均为高足造型。为纪念古人,明清的祭器都采用这种高足造型。

▲北宰牲亭院内的井亭
▲北宰牲亭院内的井亭

  看点3

  藏在60年吊顶里的清代彩画

  北神厨及北宰牲亭一直被社会单位占用,2013年回归天坛,随即启动大修。大约在60年前,北神厨曾做过阅览室,为保证室内光线,当时在北墙开窗取光,大殿顶部加了天花板。此次修缮拆掉天花板,恢复北墙原貌。

  让文保工作人员惊喜的是,在拆除天花板后,屋梁上原有的清代彩绘显露出来,虽经岁月侵蚀,但彩绘色彩古韵浓郁,独一无二的皇家风范依然。这个意外发现,使得建筑中大约三分之二的彩绘被原原本本地保留了下来,其他少部分内外檐彩绘也都依照清代规制进行了恢复,真实再现了清代建筑原有的风貌。

  看点4

  北宰牲亭以遗址状展出

  北宰牲亭院内有宰牲殿和井亭,这里专为宰杀牺牲祭品所用。牺牲祭品开水去皮毛,掏洗五脏都在这里进行。在修缮宰牲殿时,工作人员打开水磨石地面后,发现了旧时的毛血池、灶坑遗迹,还发现了能盛800斤水的大铜锅。经过考古清理后,灶坑、烟道、漂牲池、洗牲池、下水道痕迹清晰可辨,于是以“遗址”的样子就地保护和展览,让游人对宰牲亭的形制功能有直观的认识。

  有坛庙的地方都有宰牲亭,但天坛北宰牲亭是唯一一座留有宰牲设施遗迹的宰牲亭。宰牲殿外有水井和井亭,亭顶为“鹿鼎六角式”,这样的井亭造型在北京极为罕见。

  参观小贴士

  今起游客免费参观 每天限客1000人

  今天起,天坛文物展正式开始,北神厨、北宰牲亭建筑群同时开放。按照国家古建展陈的相关规定,天坛北神厨三个展厅、北宰牲亭一个展厅,每日合计最大容量为1000人。

  游客进入天坛东门右转,第一个建筑院落即是北宰牲亭,在这里凭身份证免费领取门票参观,每人每天凭身份证限领一次门票。出北宰牲亭,延长廊西行270米处是北神厨。

  晨报内存

  “老北京”在北宰牲亭“练胆儿”

  北神厨、北宰牲亭和祈年殿同期建于1420年,已有595年历史。虽然就在天坛东门口,把守长廊的一头一尾,原本应该游客扎堆,但由于一直未开放,院门紧闭,杂草丛生,此处又为杀生之所,因此很多“老北京”小时候把这儿当成“练胆儿”的地方,能在宰牲亭四周转一圈,脸不红心不跳,您算“胆儿肥”。

  北宰牲亭和北神厨是天坛祈谷坛的附属建筑,为明清两朝皇家孟春祈谷专用,两者经长廊相连,通往祈年殿。历史上,宰牲亭是准备祭祀用牺牲的地方,祭祀前一天,皇帝往往亲自或派官员到神厨查看祭祀物品。祭祀时,祭品通过长廊送到祈年殿献祭。

  上世纪初,最后一次祭天后,北神厨、北宰牲亭院落失去了原有功能。解放前夕,国民党守军在天坛修建临时机场,北神厨成为兵营和弹药仓库。解放后,这里最初用作首都图书馆的书库和阅览室。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书库迁出,神厨各殿辟为展馆,举办过北京市出土文物展、农业成就展。“文革”期间,这里又成为人防工事仓库。1972年,北神厨改为崇文区少年之家。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本版图片

  北京晨报记者 王颖/摄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