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进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方红一号从这里升起

2016年04月23日 18: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解密“东方红一号”:见证航天历史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酒泉4月23日电 题:特写:东方红一号从这里升起——走进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李国利、余晓洁、刘辉产

  从北京南苑机场乘机飞行2个半小时,降落后再沿戈壁公路向北驱车70余公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世界第三大载人航天发射中心——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终于出现在眼前。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就是从这里发射升空。回荡寰宇的《东方红》乐曲向世人宣示,中国成为世界第四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时间回转到1970年4月24日。

  戈壁的夜空慢慢黑透。发射指挥员下达了“一小时准备”的命令。

  发射场区万籁俱寂,脐带塔上安全灯火红一片。场坪上,聚光灯如白昼一般,照在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上。

  点火!

  9时35分,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命令,白色火箭喷出橘红色的火焰,载着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直刺苍穹。

  13分钟后,发射场现场广播了“卫星入轨”的喜讯。浩渺太空中第一次传出来自东方大国的乐曲。

  46年后,国务院批复: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今天,走进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塔架,已然锈迹斑斑,但从这里远眺,载人航天发射塔架擎天巨柱般挺立在戈壁中,雄伟壮丽。

  1999年11月20日的凌晨6时3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长征运载火箭的挺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呼啸着向太空飞去。

  成功背后的故事,很多不为人知。

  1998年4月18日,神舟一号飞船紧张备战之际,载人航天发射场电磁兼容工作负责人——潘仁瑾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为支持丈夫工作,潘仁瑾毅然辞去在上海的工作,随丈夫来到大漠,一头扎进科研试验第一线。测试工作大多在野外进行,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她都坚守在现场。

  这天深夜,潘仁瑾口吐鲜血突然倒下。弥留之际,她与丈夫有个约定:“飞船上天,勿忘相告”。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搭载着的,不仅仅是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还有着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

  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巴丹吉林沙漠无言,却见证着这里的一次又一次奇迹:先后进行了74次航天发射,将99颗卫星、10艘飞船和天宫一号送上太空。

  过弱水河一路向北,进入广袤戈壁后便没有路标、没有方向,完全靠驾驶员的经验。在颠簸中,车辆不断调转方向,终于远远看见了两弹结合试验阵地的淡淡虚影,雾气缭绕亦幻亦真,仿若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这里,已是一片废墟,残垣断壁、遗迹斑斑,可那高耸的通气孔、深埋地下的试验指挥控制室依然保存完好,好像在讲述着老一代航天人为了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而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

  这片将被沙尘掩埋的地方,有一块约10平方米的水泥台,上面被高温烧熔的钢铁、被火焰喷射灼出的大坑依旧清晰可见。

  1966年10月27日,就是在这块小小的钢筋混凝土发射平台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试验。

  距离发射台最近的发射控制室,虽然是在地下,但仍是最危险的地方,如果发射失败,最先遭到灭顶之灾的就是这里。

  最终,有7名勇士积极要求留了下来,每个人都写了遗书,这就是著名的“七勇士”:高震亚、王世成、颜振清、佟连捷、徐虹、张其彬、刘启泉。

  随后,导弹在预定地域上空成功爆炸,这也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核讹诈。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本国领土上进行的核导弹试验。

  “七勇士”之一的战士徐虹,试验时立了二等功,但因为保密原因,档案里没填立功缘由。退伍后,他回到郑州一家工厂当工人,许多年里,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他这个非凡的经历。即使后来企业倒闭、生活困难,他也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直到40年后的2006年,中心才通过刊登寻人启事联系上他。他的家人朋友才知道他曾经参与过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

  为确保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曾进行了多次导弹发射试验。

  1965年,我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即将进行。最后一次合练结束后,王来等人一起将特种车辆槽罐内剩余的液氧排放干净。结果液氧突然发生燃烧事故,他们都身燃大火。

  已成火人的王来,想到火势再蔓延下去,很可能烧到附近的其余人员和特种车辆,就大吼一声“不要靠近我”,转身向远离人员车辆的方向摇摇晃晃地跑去。

  10米、20米、30米……王来最终倒下了,两只手深深插进戈壁坚硬的沙土里,再也没有爬起来。

  如今,王来不只是一个名字,他已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有人心中永存的英雄。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半个多世纪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工艺流程和地面设施设备,形成了包括航天员、应用、飞船、火箭、发射场及测控通讯等系统在内的一套完整试验体系,创造了在我国航天事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3个第一”。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