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中国科学家《自然》发文 科技小院让农民增产增效

2016年09月11日 2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马海燕)记者11日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学者一项科技助农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关注。这一题为《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的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期刊上。

  这一成果由14名研究人员经过8年合作研究完成。《自然》选择该文的原因是科技小院模式不仅对推进中国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小农户为主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广泛借鉴作用。

  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维托塞克和马特森认为,科技小院模式非常重要,提供了农民与科学家交流、农民创新、不同服务主体协作的平台。

  国际小农户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吉勒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大面积推动小农户增产增效的典型成功案例,是全球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卫峰介绍,之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发现,影响小农户产量差的因素达20多个,基本上无法定量,也没有破解的成功案例。科技小院师生经过驻村研究后发现,小麦玉米全生育期十项关键技术都对产量差的贡献超过5%,必须采取技术集成与综合管理才能解决问题。

  河北曲周曾是有名的盐碱滩。科技小院入住5年后,曲周农民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从2009年的17.9%提高到53.5%。2009年至2014年,全县粮食总产增长37%,农民收入增长79%。

  自2009年在曲周建立第一个科技小院以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人员陆续在全国21个省市建立了81个科技小院,探索不同区域、不同优势作物、不同经营主体条件下,农业转型的技术、应用模式和区域大面积实现途径。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表示,科技进步难以转化为农户的生产力和农民收益,这不仅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全球小农户生产转型的难题。科技小院模式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体系,对于解决粮食安全、绿色增产和精准扶贫等都有应用潜力。(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