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中国载人航天“神经中枢”

2016年10月17日 1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宿东 摄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探访中国载人航天“神经中枢”

  作者 梁晓辉 李楠 韦琳可

  17日,在火箭托举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575秒后,接力的重任再一次落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肩上。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神经中枢”,北京飞控中心如何工作?在神舟十一号发射之时,中新社记者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走过林荫道百余米,飞控大楼映入眼帘,楼门口“做追梦太空制胜未来的新一代航天人”的标语闪亮醒目。

  走进大楼,三个指挥大厅外墙上“严而更严、慎而更慎、细而更细、实而更实”的标语随处可见。负责此次“神十一”和天宫二号任务的第一第二指挥大厅分两层,二层为参观区,一层是工作区域。

  指挥大厅的正面墙壁上,上方标有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的显示屏,同时显示着从各个测控站(船)传来的信号,它们与大厅内整齐分布的数十个显示工作站一起,构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区域。

  四块面积为48平方米的大屏幕连为一体的显示屏,是整个飞控大厅最显著的设施。无论是火箭发射升空,飞行器遨游太空,还是航天员穿舱和手控对接,在这里都能够被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

  最左端的一幅,连接前方实时信号,火箭发射各环节都可以通过信号回传到中心,中间两幅合二为一,显示的是世界地图和清晰可见的飞船运行轨迹,技术团队对可视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细化了三维可视化模型,增强了场景渲染效果,实时展现了复杂飞控过程。最右面的一幅,同步显示航天员在舱内活动的情况。据了解,执行任务时,大屏幕与工作站可保持显示内容一致。

  数十台显示工作台分为四排,据介绍,第一排为飞行监视区,第二排为飞行控制区,第三排则是通信和决策区。火箭点火起飞后,从船箭分离到飞船入轨,从飞船远距离导引控制到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直至飞船安全返回着陆场,遍布国内外的10余个测站,分布在太平洋上的3艘测量船,以及置于同步轨道天基测控中继星,都要由这里指挥调度。

  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科技人员就在这些显示工作台上利用回传的数据,紧张地进行飞船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密切监视船箭的飞行状态。指挥员都可以及时掌握任务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及时下达指挥命令,注入控制指令,实施测控方案。

  “这里是集组织指挥、信息交换、轨道计算、分析决策、事后处理、飞行器长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控制系统”,一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是名副其实的‘神经中枢’”。(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