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访马敏:孙中山的实业思想并非空想

2016年11月05日 1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武汉11月5日电 题:专访马敏:孙中山的实业思想并非空想

  作者 张晓曦 艾启平

  “孙中山既是一个革命家,也是一个经济战略家,是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马敏在武汉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尤其是1912年4月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实业”与“建设”一度成为孙中山谈论最多的话题。马敏表示:“孙中山曾在1912年4月8日到13日到过武汉,而宣传实业主张也是他武汉之行的重要内容。”

  马敏认为,1912年4月至1913年3月,是孙中山谈“实业”、谈“建设”最多的时期。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当天,他就明言:“解职不是不理事,解职之后,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待着手。”

  “‘比政治紧要的事’,就是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马敏说。

  马敏指出,在这一时期,孙中山有关实业建设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虽然由于“宋教仁案”的发生和随之而来的“二次革命”,使孙中山的实业建设计划遇挫,但在1917年,孙中山再度于有利的国际条件下重新系统考虑国家建设问题,并有《实业计划》的研究与著述。

  “直到1919年撰成宏大的《实业计划》,孙中山的实业思想体系遂臻于成熟。”马敏表示。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具体包括六大计划,其主要内容为:一、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大世界级港口;二、修筑总共10万英里长的六大铁路系统;三、修筑100万英里长的公路网;四、整治长江、淮河、黄河等内河水系;四、通过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五、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六、发展轻重工业和现代农业,规划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的各项实业。

  马敏认为,这是一个旨在全面发展中国经济,实现工业化,从而振兴中华的宏伟的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既为其实业救国思想的结晶,也是其实业思想的全面总结。

  “孙中山的实业思想体系包括实业救国的思想、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思想、实现工业化的思想和经济开放主义的思想,”马敏说:“其中,经济开放主义思想又是基于他对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预断,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超前的历史眼光。”

  马敏还强调:“孙中山的实业思想并非空想。”他以武汉为例指出,孙中山《实业计划》中所提到的武汉长江、汉江交叉处汉口龙王庙地段水患整治方案,同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的整治方案,基本如出一辙;再如当时就提出的建设多座长江大桥和江底隧道以联络三镇交通的预见,将武汉定位为“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的国际大都市等等,均符合今天武汉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目标。

  “这使研究者们不得不佩服孙中山当年独到的眼光,认为孙先生当年提出的武汉经济现代化建设方案是具有相当科学基础的。”

  马敏说,必须从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段,更全面、更理性、更准确地评估其实业思想和计划,方能感知孙中山实业思想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惊人的历史预见性。

  他同时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孙中山当年所推动的早期现代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孙中山的“实业梦”与“中国梦”具有一致性,其目标都在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风物长宜放眼量,”马敏表示:“历史既是一面镜子,更是一座桥梁,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宏阔的视角、平和的心态,才能看清其中的沧桑巨变。”(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