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读最痛心“小目标”:健康素养达标率两成

2016年12月22日 09:14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 

  近日,国家卫计委联合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在“及格线”以下,建设健康中国亟待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对健康的“无知”和“误知”

  2016年11月,安徽六安70岁的李大爷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早在七八个月前,医生就已经明确给出可能“肾衰竭”的诊断,并建议他立即进行透析治疗,但李大爷不信,反而听信街头一家理疗店的推销,做了几个月的红外线理疗,结果病情转危,险些丢掉性命。

  记者采访了解到,像李大爷这样明知自己有病却不肯接受正规治疗的群众不在少数,“小病拖大、大病拖炸”在基层很常见。专家认为,群众对健康常识认知水平低、健康行为素养差,是目前疾病高发、医药费支出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让我国背上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我国从2008年起启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并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对公民健康素养进行评估。评估表明,10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与此同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达3亿和1亿。

  2014年8至12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5%,这意味着在15~69岁人群中,每100人仅有9.45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了解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

  国际自我保健基金会组织编著的《中国自我保健蓝皮书(2015-2016)》中也提到,中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由2003年的123.3‰上升到2013年的245.2‰。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目前据估计这一数据已超过3亿。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上升至85%。慢性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开始侵袭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专家认为,公众健康素养较差主要体现在无知和误知两方面,这导致一些人遇到健康问题时会在两种极端心态间摇摆:要么讳疾忌医极力回避,不接受治疗;要么极度恐慌如临大敌,盲从各种谣言、广告、偏方,上当受骗。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科主任王国平告诉记者,在农村,许多留守老人文化程度偏低,健康意识薄弱,患了高血压之后竟然以为吃几次降压药就一劳永逸了,擅自停药或用保健品代替药品,导致脑卒中高发,致死致残率很高。

  “伪健康”信息广泛传播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长期关注公众健康素养问题,他认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必须创造支持性环境,即让人们更容易获取、理解、使用健康信息和卫生服务,因此健康传播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公众面临着新媒体时代健康信息鱼龙混杂、被大量“伪健康”信息误导的困境。

  记者查阅腾讯微信辟谣中心发现,近期广为流传的19条热门谣言中有15条与健康有关。如“吃到这个你就死定了!别知道太晚,赶紧收藏!转发到亲友圈!(食物相克图表)”“吃了一口西瓜,一家人阴阳相隔,大家千万要小心!”“幼儿园都发通知了,喝它=白血病!”“死于酸性,活在碱性,为了你爱的人,值得一看!”……

  “科普根本跟不上假消息的传播速度。”春雨医生新闻总监顾小波说,从2015年起,春雨医生邀请知名医生在其平台上发布热点医学健康常识,然而面对汹涌的谣言,他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为假消息总是写得通俗直白、耸人听闻,而科普总是冷静客观,很少说绝对怎样。比如假消息经常说不要吃某种食物,会得癌症,但真正的科学不会有这样简单粗暴的逻辑。信息泛滥的环境下,冷静客观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难以对公众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导向。”顾小波说,目前有一些平台在坚持做医学科普,但由于是公益性质的,没有广告收入,推广力度不大,与此同时他们的对手“伪健康”十分强大,特别是一些保健品厂家和不规范医院用大量广告支持谣言,“洗脑”了一大批公众。

  “伪健康”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很多医生向记者反映,拿着网上的“处方”要求医生开药的患者比比皆是,而更让医生头疼的是,不少患者听信一些广告和谣言,认为某种疾病很容易治疗,一旦治疗效果不好就向医生发难。

  谣言甚至波及大众媒体。2016年,安徽某都市报的“丢肾”事件报道和山东某电视台“产妇肚内留有纱布”的报道都曾让舆论哗然。“一方面是由于媒体从业人员自身常识匮乏,缺乏理性判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谣言爆炸式的传播效应,让媒体不自觉陷了进去。”傅华说。

  健康素养究竟从哪里来

  专家认为,要实现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的目标,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今后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公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素养要从健康教育做起,而健康教育要从学校做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清教授都曾提出,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应该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大纲、有教材、有合格的师资,每个学期安排相应的课程,扎扎实实地推进”。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安全用药和合理膳食的科普教育工作,他们编印了大量校本课程,免费发放给中小学生。“目前消防、公安等都有校园辅导员给孩子做安全培训。防范交通意外、火灾很重要,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同样重要,因此我们一直在呼吁健康辅导员进校园。”安徽省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孙斌园说。

  “不能让谣言占据公众的认知。”傅华认为,医疗机构一直履行的是治疗的职责,当下向公众提供医学和健康信息服务也成为必要的职能。这一实践已经在多地开展,不少地方的乡村医生开始肩负起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走正规就医程序的责任。多地还开始推进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这种“家庭医生”不像欧美发达国家医生那样常常上门诊疗,有的仅仅是定期给签约人员打打电话,询问健康状况和敦促规范服药,但当地脑梗、心梗发病率都有明显下降。

  “需要建立一个权威的健康信息平台,并且广而告之。”顾小波说,魏则西事件给公众敲响警钟,也让健康科普工作者反思。事实上很多健康常识、医学知识都是可以查到的,但是老百姓看不懂文献,又习惯了被动接受信息,因此很容易被无孔不入的非法广告或健康谣言“洗脑”。他建议将疾控、医院、科普平台、权威媒体的相关信息整合到一个权威的健康咨询平台上,让公众能够便捷地获知正确的健康信息。(半月谈记者 鲍晓菁)

【编辑:殷伟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