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商务部: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一年来产业界消费者广泛受益

2016年12月23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新网12月23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今日指出,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实施一年来,产业界和消费者广泛受益。在推动双边经贸发展方面的成果已经逐步显现。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关注并充分利用好这两个自贸协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23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1-11月中国服务外包情况以及商务工作其他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有记者问:最近澳大利亚多家机构举办了中澳自贸协定实施一周年的庆祝活动,同时中韩自贸协定实施也一年了,请问中澳、中韩两个自贸协定实施一年来整体成效怎么样?双方主要受益领域是哪些?根据协定,明年有哪些产品将进一步降税?

  沈丹阳回应,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实施一年来,产业界和消费者广泛受益。在推动双边经贸发展方面的成果已经逐步显现。中澳自贸协定,自协定生效以来至少三大成效比较明显。

  第一,双边货物贸易结构得到优化。双边的贸易规模从数字上看,并没有马上体现出来,但是贸易结构的优化已经体现出来了。中国的优势产品,特别是中国的机电产品对澳大利亚的出口,今年逆势增长。比如前三季度,发动机及动力装置增长143%,翻了一番多。起重机、移动式调运架增长76%,普通玩具、智力玩具以娱乐用的模型增长接近30%。

  从澳方来看,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也有一部分产品大幅度增长,主要是优质农产品、保健品等消费类产品。比如保健品增长超过9倍,新鲜水果增长将近1倍,葡萄酒增长33%,中国首次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最大出口市场。进口澳大利亚优质农产品这件事,应该说是互利共赢的结果。从澳大利亚进口优质农产品既丰富了中国消费市场,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也扩大了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今年前9个月澳大利亚对中国铁矿石、铜矿砂、铝矿砂出口是下降的,这也是双边贸易结构优化的必然。

  第二个成效,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旅游、教育、自然人移动等领域尤为明显。1-9月中国到澳大利亚的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8.8%,中国赴澳大利亚留学生人数同比增长17%。中澳金融合作更加丰富、企业融资更加便利。中国成为澳大利亚假日工作签证第二大申请国,中国企业访澳人数和批次呈现大幅度增长。

  第三个成效,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增强了企业投资的信心。今年1-9月中国对澳大利亚非金融类对外投资27.9亿美元,增长了73.3%,高于总体投资增速将近20个百分点。

  沈丹阳指出,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对促进双边经贸往来发挥积极作用。首先,中国继续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最大的海外旅行目的地国。韩国继续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

  其次,中韩双边贸易基本保持平稳,有一部分产品进出口的增长还很快。前11个月,中国对韩国出口饮料、酒、醋增长80.3%,铜及其制品增长117.2%,增长超过20%的产品有咖啡、茶以及蔬菜、水果等植物制品。玩具、游戏产品、运动产品及其零部件、食用蔬菜、肉、鱼等制品的增长超过两位数。商务部有调查统计发现,近50%的中国企业表示协定生效后对韩国出口有所增长或者大幅度增长。57%的企业反映,咨询量或者订单数量有所增长或者大幅度增加。这是从中国方面来看的增长情况。

  沈丹阳指出,从韩国方面来看,韩国对中国出口的鱼以及其他水产品同比增长了35%。谷物、淀粉等及乳制品增长17.8%,精油及香膏、芳香料制品增长59%,照相及电影用品增长34.7%。

  第三,协定的签署大力促进了双向投资。据中方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韩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亿美元,同比大幅度增长60.7%。韩国对华投资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根据中韩、中澳自贸协定降税安排,明年1月1日将实施第三轮产品的降税,部分自韩国、澳大利亚进口商品和部分出口韩国、澳大利亚商品的关税税率将按自贸协定中承诺的减让比例再次降低。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的牛肉、乳制品、葡萄酒、橙子及橙汁、虾蟹鲍鱼等海鲜都将享受更加优惠的税率。部分服装、鞋类、水产以及机电出口企业也将更加受惠于这两个协定。所以商务部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关注并充分利用好这两个自贸协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编辑:殷伟豪】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