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知己知彼,防震减灾”——解读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2017年06月08日 0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知己知彼,防震减灾”——解读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中新社记者张素

  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地震局公布最新编制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项凝聚近百名院士专家心血的工程将全面提升中国地震科技水平和防震减灾能力。

5月12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震中库孜滚村民众自建土坯房倒塌,志愿者帮助牧民转移物资。5月11日5时58分,新疆塔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目前,地震致当地1.2万人受灾,转移安置1万人,救灾物资正在调拨当中。截至11日18时,地震共造成8人死亡、29人受伤,1.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37户3015间,倒塌羊圈3500座,800多头(只)牲畜死亡,受损大棚150座等,地震共造成经济损失8.64亿元人民币。<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小军 摄
资料图:5月12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震中库孜滚村民众自建土坯房倒塌,志愿者帮助牧民转移物资。中新社记者 王小军 摄

  “透明地壳”实现“地下清楚”

  创新工程提出“透明地壳”计划,旨在发展新一代观测技术,开展地壳深部探测。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说,美国在21世纪初率先开展“地球透镜计划”,英、法、德等国随后实施各自的深部探测计划。中国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积累,“十二五”期间完成了两期地壳深部结构探测、83条大型活动断层调查和两期地球物理场观测。

  “透明地壳”计划具体分为探测中国大陆及周边壳幔结构和主要地震带、探察中国大陆活动构造、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等内容。

  赵和平以中国大陆活动构造探察为例说,专家要在全国主要地震带和重点监视防御区进行大比例尺填图和关键构造部位深浅构造探测,给出活动断层的分布特征。

  “解剖地震”提高“预测水平”

  当前国际上主要通过构建区域动力学模型开展地震综合预测研究。比如美国经过25年持续研究,建立了加州地区强震孕育发生的概率预测和动力学模型。

  创新工程的“解剖地震”计划细分有6个任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成组强震活动机理研究”,将瞄准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带——过去20年间,中国大陆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都围绕这里。

  还有“断层亚失稳观测与前兆机理研究”及“典型震例解剖与大震孕育发生机理研究”,即对唐山、汶川、玉树等典型强震发生区域进行详细“解剖”。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说,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再进行野外试验对比,将发展出适用于中国大陆不同构造带的大地震孕震和前兆机理模型。

  “韧性城乡”加强“恢复能力”

  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指出,灾害脆弱性已成为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实现社会灾害韧性纳入其中。

  基于已开展的城市韧性理论和技术研究,创新工程的“韧性城乡”计划提出“显著提高城乡可恢复能力”。具体来看,既有隔震与减震技术、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等工程韧性技术研究,也有开展灾害情景模拟、地震保险等社会韧性支持技术研究。

  “智慧服务”完善“数据平台”

  专家指出,中国面向全国的地震速报信息服务达到国际水平,比如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可在1分钟内覆盖上亿用户,震后2小时左右即可陆续产出主震参数、余震序列、余震精定位等产品。

  “但在服务产品种类、服务时效性和服务技术手段等方面,中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赵和平说,因此“智慧服务”计划提出建设地震科学大数据中心、构建防震减灾信息“云+端”智慧服务体系、地震信息服务产品深加工等任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说,自2002年启动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累积数据资源360TB(1TB相当于万亿字节),将来国家地震科学大数据中心将形成全国统一、分布管理、合作共享的地震数据资源体系。(完)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