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东盟教育“搭桥”十载 硕果累累

2017年08月01日 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东盟教育“搭桥”十载硕果累累
    第十届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现场 瞿宏伦 摄

  中新网贵阳8月1日电 题:中国-东盟教育“搭桥”十载 硕果累累

  作者 周燕玲

  “原定参会嘉宾到2000人就打住了,可光报名就有3000余人。”刚从一个论坛现场抽身赶往嘉宾室接受媒体专访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刚一进门就跟等候多时的媒体道歉,并说道:真是一年比一年忙啊!

  跟在场媒体握手后,坐在椅子上的刘宝利说,今年不得不提前截止参会嘉宾报名,因为人实在太多了,不过光从报名的火爆中,也反映出东盟国家对中国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视。

  时光倒回至十年前,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参会嘉宾可用“单一”二字来形容。

东盟10个国家、15所孔子学院的300名师生学写汉字 瞿宏伦 摄
东盟10个国家、15所孔子学院的300名师生学写汉字 瞿宏伦 摄

  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成长见证者,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海洋说到:以前我们邀请的嘉宾几乎是高校的专家学者为主,数量也少。

  现如今,想参加东盟周的嘉宾遍及教育、文化、企业各个领域,尝到“甜头”、“主动出击”的东盟各国嘉宾,不得不在“提前截止报名”里被拦截。

  从2008年的400余名嘉宾,到2017年的3000余人,十年间,交流周已吸引来自中国及东盟国家的参会者11000余人,参会学校及教育机构2700多所,成功签署了1000多份教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

  在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看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交流周取得的成果非常不容易,作为邻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拉进了心与心的距离。

  “从没告诉过他们我结婚的事,却在结婚现场看到他们。”忆及那个“从天而降”的惊喜,贵州民族大学教师刘丽仙仍掩饰不住感动之情。

  2016年12月下旬,来自越南、老挝的4名在华留学生,悄悄地预定了贵阳飞往云南丽江的飞机票,去参加他们“刘妈妈”的婚礼。

  其实,作为第一批海外招生的教师,刘丽仙用“囧”来形容那次招生之旅。现如今,通过在华留学生或归国留学生的口口相传,学生生源源源不断。

  7月28日至8月1日,在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来自东盟10个国家、15所孔子学院的300名师生到访贵州民族大学,学剪纸、书法、民族舞蹈、打太极以及与当地青少年一起徒步,开展联谊活动,增进青少年心灵沟通。

东盟10个国家、15所孔子学院的300名师生学做剪纸 瞿宏伦 摄
东盟10个国家、15所孔子学院的300名师生学做剪纸 瞿宏伦 摄

  十载春秋风与雨,携手共进成果丰。10届交流周举办了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大学校长论坛、教育资源展、青少年文化节、学生夏令营等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领域的170余项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与此同时,交流周也见证了无数变化和发展。由教育交流平台发展成为今天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由中国主导变成东盟主动全面参与;由中国和东盟10+1合作,变成如今立足东盟、辐射全球的平台;由每年4项活动充实到现在每年举办50个左右项目……

  在第十届交流周开幕式期间,还相继成立了“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等,拓展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共享交流周红利。

  杨秀萍说,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区域,教育交流周如今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完)

【编辑:孙静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