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安街景观提升通道工程年内完工

2017年12月12日 1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长安街景观提升通道工程年内完工
    今年年内,长安街两门(建国门至复兴门)之间及前门共27座人行过街地下通道维修装饰工作将全部完成。 张宇亮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杜燕)“金镶玉”牌匾、大理石墙面、祥云纹饰……长安街25座地下通道、前门1号及4号通道维修整治工程已主体完工,以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装饰风格重装亮相。今天,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获悉,今年年内,长安街两门(建国门至复兴门)之间及前门共27座人行过街地下通道维修装饰工作将全部完成。

今年年内,长安街两门(建国门至复兴门)之间及前门共27座人行过街地下通道维修装饰工作将全部完成。 张宇亮 摄
今年年内,长安街两门(建国门至复兴门)之间及前门共27座人行过街地下通道维修装饰工作将全部完成。 张宇亮 摄

  地下通道维修装饰先试点再推广

  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相关负责人今天介绍,长安街两门(建国门至复兴门)之间及前门的27座人行过街地下通道中,天安门东、西通道和王府井东、西通道始建于八十年代中期,其他通道在九十年代初陆续建成。随着城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长安街两侧的城市景观也在逐步变化,而长安街沿线的地下通道自建成运行以来,其总体装饰风格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景观提升的要求,长安街景观提升提出“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美观和谐、绿色低碳、注重统筹”的整治原则。

  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负责人指出,在2016年率先完成西单西通道和天安门西通道试点,摸清了通道施工的难点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推广剩余的通道全面维修改造工作打下了基础。

  27座地下通道要提升通道的景观品质。今年城养中心根据计划方案,有序展开了剩余通道的维修整治施工,近日已实现主体完工,下一步,工程进入将收尾阶段,计划于年底前全部完工。

  风格庄重大气兼顾节能环保

  据了解,本次通道装修在设计上沿用了长安街景观提升导则中的祥云花纹、金属板颜色以及樱花红花岗岩石材等元素,整体风格一脉相承,同时根据不同通道所在的地理位置,又融入了“周边环境特色”。

  负责人表示,新完工的天安门东通道,在2008年已进行过装修,本次维修保留了原通道的大理石墙面及花岗岩地面,同时为了与长安街景观提升的整治原则相协调,对吊顶、灯具等进行了重新设计。通道门厅入口设置“云纹”金属框条,灯具为整体式灯箱,并镀有金色“云纹”图案;南北通道的正中央一侧墙面设置写有“长安街”三个字的“金镶玉”牌匾,对应的另一侧墙面设置标志建筑天安门的金色金属浮雕;吊顶采用铝合金蜂窝板拼接而成,既保证美观,又稳固耐用;吊顶沿通道横向做成圆弧拱形,并辅以灯带照明,营造苍穹的视觉效果。

  对于前门1号、4号通道,通道出入口墙面则统一为樱花红花岗岩;通道内墙面设置金属板,色调为“金色”,表面装饰“云纹”,采用喷涂氟碳漆防腐;通道内墙面干挂米黄色大理石石材,地面为灰色花岗岩石材,通道正中央一侧墙面设置写有通道位置的“金镶玉”牌匾,对应的另一侧墙面设置标志建筑天安门的金色金属浮雕。

  长安街其余通道整体风格和天安门东通道、前门通道一脉相承,吊顶、灯箱、图案等设计风格保持一致,不同的是每个通道“金镶玉”牌匾浮雕的内容因周边环境不同而改变,增加市民对通道的辨识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如王府井西通道的浮雕内容是王府井百货大楼、王府井教堂、东安市场,东单路口东通道的浮雕内容是东单牌楼、东单体育中心、东单公园东门等。

  记者了解到,维修后通道照明均采用节能灯具,通道事故照明灯、疏散指示照明采用内置蓄电池,具备调光功能。

  “看不到”的地方下足功夫

  此外,此次还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精细设计并补全。对宽度大于4米梯道,取消边坡道,改为中间坡道,每段通道的顶部、底部及出入口设置盲道,通道内增设行进盲道,更换栏杆扶手,扶手端部增设盲文铭牌。

  本次通道维修还在很多“看不到”的地方下足功夫。如长安街地下通道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个别变形缝、施工缝存在漏水病害,本着疏堵导结合、疏导为主的堵漏原则,通过渗漏变化规律分析渗漏水的来源,再根据不同的渗漏位置采取不同的堵漏方案;通道结构缝采用聚乙烯醋酸纤维棉,既保证结构伸缩又具备防水功能。通道墙面转角位置采用整体弧形大理石板安装而不再是小块石材拼接而成,使墙面曲线看起来更圆滑美观。(完)

【编辑:孙静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