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八洞村两代教师的“强国梦”

2017年12月23日 16:0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十八洞村两代教师的“强国梦”

  新华社长沙12月23日电 题:十八洞村两代教师的“强国梦”

  新华社记者 白少波、张玉洁、张千千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冬日的十八洞村天朗气清。64岁的苗族老人施贵海站在村小学的桂花树下,仰起头望着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忆起他近40年的讲台生涯。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腹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施贵海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村里小学当了老师。几十年来,无数孩子在他的教诲里启蒙,也带着他的叮嘱走出深山。

  两年前,施贵海退休了,34岁的吴忠碧接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两代教师说:“人人都要有文化,人人都要有技能,才可以为国家作更大贡献,现在的娃娃们都赶上了更好的时代。”

  “求知是几代人不变的渴望”

  十八洞村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前,一位村民得罪了保长,有一天村民跋山涉水,走了两天帮保长送信到警察局,但是警察看信后把他逮捕了。原来信上写着,“此人偷盗,请予缉拿”。

  “不识字,被人卖了都不晓得。”父亲一遍遍把这个故事讲给施贵海听,求知的渴望从小就埋在了他的心里。

  1977年施贵海从吉首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他说,那时候的村小学只有三间木房,四面漏水,学生们冬天要提着火炉来上学,有的孩子中午饭都吃不上,饿着肚子一直等到下午放学。

  有一年,为了维修大雪中快要压塌的校舍,施贵海冒雪和村干部一起,跟村民借来5根木柱,又到山上砍了5根柱子,“苗寨最好、最结实的房子都是‘九龙抱柱’,我撑了10根柱子才放心。”

  教室明亮、课桌扎实、教学正常——这是施贵海从当老师一开始,就对办好教育最大的期望。他说,上学求知是十八洞村几代人的梦想,就期待着村里每一代人都能享受更好的教育。

  如今村子里的办学条件一年年得到改善,2000年之后,路修通了,手扶拖拉机进村了,之后学校也修成了砖瓦房,“下多大的雪也不用担心学生的安全了。”施贵海说。

  “50岁以下的村民,都是我的学生”

  “我就像一粒种子,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长。”近40年里,施贵海从未离开过村子,这里50岁以下的村民,都是他的学生。

  为了让村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施贵海走家入户劝学,把辍学的孩子从田里拉到课堂;向上级反映困难,争取改善办学条件。十八洞村小学就像一个车站,一个个孩子从这里走向外面的世界。

  学生隆志远现在在大城市打工一个月能挣六、七千元,还帮公司管理一个车间;今年大学毕业的杨英华在拉萨市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工作。有的村民,还通过国家劳务项目,出国到迪拜打工……

  “上学才有出路,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杨远潮也曾是施贵海的学生,今年为了照顾小孩不再外出打工,他希望孩子在更好的学习条件下改变命运。

  在施贵海看来,老辈人没文化,连北京和南京的发音都说不清楚,更不知道在哪儿,是知识让村里一代代人有机会走出大山,走出湖南,走到国外。“新时代,教育对于山里人来说更重要。”施贵海说。

  “优秀教师”“感动花垣”人物提名奖、教学论文一等奖……一张张奖状,是对施贵海扎根偏远山区教书育人的褒奖。施贵海把这些奖状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袋包起来,“我几十年的付出都很值得。”

  “只有抓好教育,国家才能强起来”

  施贵海退休时,镇上中心小学的吴忠碧老师来到十八洞村小学接替他。随着十八洞村实现整村脱贫,学校校舍得到改扩建,多媒体课堂等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进入了这所大山里的学校。

  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28个孩子在宽敞明亮的课堂里学习,还能与千里之外打工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

  “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让孩子们和父母视频通话,能使他们得到更多父母的关爱。”吴忠碧说,不仅如此,学生们家里还装了IPTV电视,其中教育频道和学校里用的教材同步,孩子们在家也可以随时学习。

  在外打工的村民施文秀跟小儿子视频通话时,一遍一遍教导孩子:“你要记得,写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看到学校有这么好的老师和学习生活条件,孩子一天天健康长大,他放心了很多。

  村小学的孩子们上音乐、美术课曾经是个大难题,现在设备和中心小学联上了网,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视和中心小学同年级的孩子一起上课。

  施贵海在家闲不住的时候,就会走到学校,看吴忠碧上课。电子黑板上不仅能写字,还能放电视。他为现在孩子们能够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而高兴。

  吴忠碧当初选择来村小学当老师很多人不理解。他说,我是乡村走出来的孩子,就要把学会的东西教给农村的孩子,用努力工作回馈山村。

  “只有抓好教育,一个国家才能强大起来。”吴忠碧说,只要这里需要,他就会像老一辈教师一样扎根在山区,将智慧的火种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大山里的孩子。

【编辑:唐云云】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