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习焦虑”日渐强烈 碎片化时代应该如何学习?

2018年01月03日 13:56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 

  传统的学习方法需要更新迭代了

  所有善于学习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在传统的知识金字塔上爬到顶峰难度很大,更多更容易的创新空间,真正学习效率能够体现的方式,恰恰是在原来那些金字塔的中间地带。

  “学习焦虑”日渐强烈

  “学习焦虑”每个人都有,但是在当下时代格外深刻强烈。

  1.学习不是“谋生”而是“求存”。在农耕时代,一个农民大字不识一个,也能够好好种地,照样有一口饭吃。今天一个文盲在大城市连车都不会坐,进了超市有钱都不会买东西。即使仅仅是对信息感知能力下降了,你原来的生存方式也是无法维持的,因为世界变化太快。比如很多曾经有钱有地位也有社会阅历的老人,为什么也被骗子骗了呢?就是因为对新出现的那些歪门邪道、新技术和新的协作方式不了解。我们这一代人活个100岁稀松平常,但是如果身体仍然健在而头脑却萎缩了,收集信息的能力下降了,也许老了处境会非常凄惨,被时代的车轮甩得很远。即使年轻时积累了大量财富,你也没有能力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保卫这笔财富。这种恐慌就是这个时代真实的知识焦虑。

  2.知识本身就是具体的利益。同样是旅游,人与人看到的、体验到的内容差别很大,在旅行中获得的价值差异也很大,这是整个人类消费升级带来的。传统的消费主要是满足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可是现在很多消费本身就是为了体验,你没有知识,哪来什么体验。1000万元买了一套别墅,有的人可以把它变成非常温馨的、有文化的舒适居所,而没文化的人连怎么装修、怎么搭配窗帘、怎么布置家具都没有能力,仍然会把家过得跟猪窝一样。在体验消费的时代,你没有知识,所有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3.有人说,中国的社会阶层在固化,贫家之子再难登入社会的上层。可是也有人反驳,马云、马化腾就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层穿越。在大家都为阶层跨越而焦虑的当下,只有知识有可能帮助你完成阶层穿越。这也是各个阶层都重视孩子教育的根本原因吧。

  传统的学习方法失灵

  过去面对知识焦虑很好办,就是读书看报加上学,只要你勤于用功、肯于投资,你的焦虑是能解决的。但是今天不行了,因为一些因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一、人的时间在碎片化。现在我们动不动就要去摸那个手机,刷个微信或看个今日头条什么的。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同步运行、分头照料,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了、短了。读书上学这种事是要花整块时间的,一本书20万字,怎么也得花费三四天,上个学要几年,最短的短训班也得好几天,你越来越花不起这个时间。

  二、学习越来越终身化。过去有一个词叫“学业有成”,大学毕业基本上算学业有成吧,留学回来则是学成归国。但是今天有学成这件事情吗?永远也成不了。新的知识像海浪一般地涌来,世界在飞速变化,你一辈子都要在里面奋力前行,永远成不了。但是20多岁你就大学毕业了,整个社会没有为终身学习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

  三、学习越来越跨界化。几百年前的学者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因为那时的知识总量少。工业革命后知识大爆炸,只能分科治学。从中学的时候就文理分科,然后越分越细,每一个人沿着各自的知识金字塔往上爬,这辈子你爬一个塔就行了。今天所有善于学习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在传统的知识金字塔上爬到顶峰难度很大,更多更容易的创新空间,真正学习效率能够体现的方式,恰恰是在原来那些金字塔的中间地带。《财新》杂志的总编辑王烁就讲,现在对待知识不能用农耕民族的态度了,搞一块地在里面精耕细作,而是要用游牧民族的态度,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一辈子都不能停。王烁还提出来一个“另类二八法则”:用20%的时间去了解一个领域80%的知识,然后赶紧丢掉,迅速转场进入下一个领域。

  我们这一代人该如何学习?

  在这个碎片化、终身化、跨界化学习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学习?

  一、跟人学效率更高。学习方法有两种:跟书学和跟人学。跟人学效率更高。知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网络,它真实的存在场景是牛人的大脑里面,而且是翻江倒海不断在迭代。过去为什么主要是读书呢?没办法,在印刷文化时代,要想保存和传递知识,书本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学习工具。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机会重新回到人格这个学习对象。就像现在的网络上,你会发现音频节目比读他写出来的书更节省时间,效果自然也更好。牛人就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已经被他们像买菜一样买回来洗净切好,已经搭配和融合好,跟他们学当然效果更好。这不是说学校没有用,上学培训非常重要,这个时代学校有另外一种用处——你可以和更多的牛人在一起,这是最好最有效率的学习。

  二、碎片化学习是掌握前沿知识的必然路径。不是说系统化学习不好,而是它不现实。每个人的时间都在被剧烈地碎片化,每个人手里拿着一大堆碎片时间,怎么办?不用于学习,难道用于打游戏才对吗?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练成一个本事,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

  虽然很多人对碎片化学习不以为然,但是碎片化学习没有那么糟糕。首先,知识的产生就是碎片化的,那些聪明的大脑一时一刻也只能产生一个念头、一个假设、一个结论,发表一篇论文,这就是知识真实的产生场景。它什么时候变成体系化?被验证之后过了很久,有人用一个理论体系把它总结出来,然而这已经是陈旧的知识。对终身学习者而言,任何新出来的假说即使没有被验证,也需要及时了解,它就是碎片化的。其次,整个中国文化就是碎片化的知识。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体系化的知识。《论语》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一些碎片化的对答。再次,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是学习最终的结果。比如你去读一本书、学一个学期的课,最终留下来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几个动人的场景、几个金句、几个精辟的结论,能够留下这些东西已经是上上大吉了。

  知识体系很美,但是营销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消费者并不需要一台钻孔机,他只是需要墙上有几个孔。富兰克林也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一生的知识积累的来源就是这样的,在查找一方面资料的同时,意外地看到了另外的资料,这就是我的学习。这不就是碎片化的学习吗?

  三、围绕目标学习。从认知的角度,人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人他的世界里是三个词,叫立场、感受和意见;第二种人他的世界里也是三个词,叫目标、方法和行动。

  立场、意见和感受,我们可以装一脑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价值观在脑子里是打架的,经常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一会儿觉得这个对,一会儿觉得那个对。因为世界是剧烈分层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有无穷的层次。人与人的立场自然不同,意见、感受也千差万别。可是一旦切换到第二种人生,面对目标、方法和行动的时候,一切就被整合起来了。想法这个东西在你的脑子里,很多相反的东西都能并存。比如应不应该对母亲好?当然应该。应不应该对老婆好?当然应该。但是当你妈和你老婆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在那个具体的选择场景没有出现之前,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所以,围绕目标、行动去思考和学习,是逼着让自己知行合一的唯一方法。 (摘自罗辑思维 作者 罗振宇)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