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传统工艺创新转型升级谋发展

2018年05月12日 2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黑陶匠人正在进行拉坯制作。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韩冰 摄
资料图:黑陶匠人正在进行拉坯制作。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中新社深圳5月12日电 (沈钊)正在此间进行的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工艺美术馆,许多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特色技艺成为了展会重点展示的内容,不少中国传统工艺从技法、用料、工具等方面突破自我,实现转型升级。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孙文革的陶瓷艺术展馆里,一幅幅特殊的瓷板画吸引了来往客商的注意。这些图画内容丰富,包含了荷塘花海、山光水色以及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等,极具立体感。

  孙文革介绍,通过对陶瓷泥胚进行雕刻、绘制、着色,然后再将瓷板画烧制出来,使之同时具备立体感和丰富的色彩,是近些年来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师们进行的创新之一。

  孙文革表示,近年来,陶瓷行业从业人员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景德镇的陶瓷工艺美术师们纷纷尝试对陶瓷作品进行创新,将许多现代的艺术风格融入到陶瓷创作当中。如以往囿于观音、关公等人物形象的陶瓷雕塑,如今已被应用到大型城市雕塑中来,其色彩丰富且不怕风雨,相比于传统的金属、玻璃材质的城市雕塑特点明显。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丰瓷刻”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陈银付12日在其展馆里一手握着钢凿,一手握着铁锤,细致耐心地对着桌上的黑色瓷片进行着雕刻,瓷片上的人物用手托着婴儿,嘴角含笑,神态逼真,衣饰纹理清晰,层次感鲜明。

  陈银付告诉记者,他从事的是起源于清朝的宫廷艺术——瓷刻,相传乾隆时期的宫廷艺人们为了长久保存皇帝的墨宝,将其刻于瓷器之上,从而产生了瓷刻艺术。瓷刻艺术讲究“慢工出细活”,如他正在雕刻的这个作品就大约需要三个月才能完工。

  陈银付表示,多年来,他在瓷刻工具改良上花费了大功夫,如今,手握式的机械工具用于简单的瓷刻作品制作,大大提高了瓷刻的效率。瓷刻艺术已不再是王公贵族的“私宠”,价格从几十元人民币的旅游纪念品,到数十万元的定制产品不等,瓷刻艺术已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温州崇林斋销售合伙人郑能巧表示,其展馆内展示的彩石镶嵌工艺,以往只用于寺庙佛像的制作,如今还被广泛应用于家具、日用品等的装饰,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彩石镶嵌工艺的美。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工艺的传承一定是传承坚守与创新发展并进,墨守成规的传承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连辑称,新时代的理念应该在传统工艺产品中有所体现,比如用新的材料去替代旧的材料、将科技元素融入到传统工艺品中、将面向王公贵族的小众审美设计变成大众审美设计等。(完)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