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德关系进入新时代 专家解读四个新方向

2018年05月25日 2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习近平与德国总理举行会晤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中德关系进入新时代 专家解读四个新方向

  作者 张素 孟伟

  “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北京与第11次访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时,用这四句话为双方推进两国关系指明新方向。

5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5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这四句话实际是在主动引领中德关系升级。”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义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2014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合作广度和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眼下,中德关系进入新时代,外界评价默克尔此访为中德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专家看来,今年中德关系升级有“内”“外”两重因素。从“内因”来说,今年恰逢中德两国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默克尔举行会谈时表示,两国新一届政府应共同努力,加强规划,推动中德关系与各领域互利合作在现有高水平基础上更上层楼。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注意到,在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默克尔此行造访有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之称的深圳,表明德方对中方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的信心。

  从“外因”来看,中德双方都是出口大国、外汇储备大国、制造业大国,面对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态势,王义桅认为,“两国已从一般意义上的经贸合作,上升到塑造新型国际关系、维持多边贸易体系、维持世界和平发展乃至塑造未来合作方向的层面”。

  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坚定倡导多边主义,向国际社会发出更多明确、可预期、提振信心的信息,推动国际形势朝着稳定和有利于各方的方向发展。默克尔回应称,在当前世界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的背景下,德中两国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沟通协调,密切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业已富有成效的合作,德国支持增进欧中合作关系。

  在这四个新方向中,“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这一提法颇为新颖。王义桅指出,受到“先验论”思维方式影响,中德关系也曾被意识形态所束缚。近年来,中德、中欧间意识形态差异逐渐淡化。接下来还需尽量减少传统意义的意识形态差异引起的分歧,加强政治互信。

  崔洪建也表示,中德两国需要进一步明确共同利益,找到共同立场。“大家要重申和回顾过去取得成功的经验,把一些原则再次明确下来,促进务实合作,不能受一些其他政治因素的干扰,要看到更多的共同利益而非差异。”他说。

  记者注意到,中方领导人不仅给出中德推进两国关系的方向,也指出具体路径,其中主要有五项内容:更好发挥双方多领域机制性对话的积极作用;秉持双向开放,扩大合作共赢;以数字化和创新合作为引领,加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领域合作,挖掘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发与合作潜力;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发挥互补优势,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切实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扩大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

  王义桅也提出一系列举措,比如通过新一轮中德政府磋商,促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再如深化地方层面合作,促使德方抓住中国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并使德方更好地在经贸、政治和战略层面引领深化中欧合作。他还强调,在推动伊朗核问题解决、应对美方贸易保护主义等领域,中德也将有所作为。(完)

【编辑:刘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