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驻俄大使:青岛峰会重温“上海精神” 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8年06月05日 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6月3日,随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临近,五彩缤纷的青岛夜景成为朋友圈新晋“网红”,吸引众多游客在夜晚徜徉海岸,观赏灯光旖旎的海上青岛。灯光旖旎的青岛湾夜色。王海滨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6月3日,随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临近,五彩缤纷的青岛夜景成为朋友圈新晋“网红”,吸引众多游客在夜晚徜徉海岸,观赏灯光旖旎的海上青岛。灯光旖旎的青岛湾夜色。王海滨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青岛上合峰会)中国驻俄大使:青岛峰会重温“上海精神” 打造“上合命运共同体”

  中新社莫斯科6月5日电 题:中国驻俄大使:青岛峰会重温“上海精神” 打造“上合命运共同体”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上海精神’相辅相成。此次青岛峰会将重温‘上海精神’,携手打造‘上合命运共同体’。”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中国青岛举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近日在莫斯科接受包括中新社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表述。

  李辉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年来,正是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合作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协调沟通更加默契顺畅,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作用更加突出。“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和宝贵财富,以实际行动开创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关系新模式。

  李辉认为,17年来,上合组织在安全合作、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安全合作方面,成员国就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保持着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合作方面,成员国间双多边贸易投资形势明显向好,贸易投资便利化机制建设进一步成熟,并有望尽快签署相关协议,“一带一路”倡议为成员国发展战略对接注入强大动力;在人文交流合作方面,上合组织已签署多份关于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等领域合作文件,多次成功举办电影节、教育周、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文明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以民心相通助力文化相融,让睦邻友好团结的上合组织永葆青春活力。

  面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局面,李辉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上合组织成员国积极综合施策,主张开展广泛国际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商签《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推进本地区交通、能源、信息和通信网络建设,助力成员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消除贸易关税壁垒,支持开放性世界经济,给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开出了一剂“上合药方”。

  谈到在上合组织平台内,如何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合作时,李辉说,上合组织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广阔平台,反过来“一带一路”建设也丰富着“上海精神”内涵。利用好上合组织平台,有利于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对接合作。

  李辉认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均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中俄不仅要在合作理念上引领各方达成共识,还要起到示范作用。此外,要充分利用上合组织机制多、渠道广的优势,继续发挥上合组织在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方面的重要平台作用,以“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为契机,推动形成两国发展战略的融合发展格局,打造更广泛的区域型合作模式。

  李辉说,在具体项目实施上,中俄要充分考虑区域内各相关方的关切,做好多边层面的沟通协调,不急躁冒进,不急功近利。充分考虑工作实际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风险,坚持抓重点方向、重点项目,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李辉说,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倡导者和创始国之一,此次青岛峰会是本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同时也是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的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相信青岛峰会在中方精心筹备下和各方大力支持下,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深化成员国务实合作、推动本地区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完)

【编辑:刘湃】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