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吉林全力实施“五项行动” 倾情打造“五型工会”

2018年08月10日 14:4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主动作为 锐意进取 勇创佳绩
全力实施“五项行动” 倾情打造“五型工会”
——吉林工会五年工作亮点回眸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在这喜说丰年的季节,吉林省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集中检阅过去5年全省工会工作,精心擘画未来5年工运事业蓝图,对于该省工会系统及白山黑水间的数百万工会会员来说,在党的十九大后,进入新时代召开的本次换届大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意义尤为重大。

  稻菽千重浪,麦黍盈玉浆。2013年,在该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吉林省总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省情,统筹帷幄,发出“实施五项行动、打造五型工会”动员令,围绕这一工作主线,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锐意进取,主动作为,留下一串串闪光足迹,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

  “五项行动”,即助推民营、构建和谐、倾情帮扶、提升素质、固本强基行动;“五型工会”,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开放型、实力型工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工会,去感受其“双五”工作的创新脉动、探查其积极履职施为的开拓之旅。

  全力实施“助推民营行动”,力补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短板”

  “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难,利息负担重。去年公司遭遇资金困难,多亏工会50万元贴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说起吉林工会“职工双创扶持计划”,四平市三明换热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由衷叫好。

  东北振兴是重要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民营经济不发达”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滞后的一大症结。2013年初,吉林省委、省政府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摆上首要位置,吉林省总从党政工作全局着眼,迅速提出实施“助推民营行动”,决定在资金帮助、项目对接、人才培训、环境营造等方面,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全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职工双创扶持计划”即为重要载体之一。

  该“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扶持手段引导广大职工踊跃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培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助力破解民企发展瓶颈。比如,针对创业者缺乏启动资金、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省总联合吉林银行推出了“双创”贷款贴息政策,可向创业者提供最高“个人30万元、企业100万元”的贷款,利息由工会支付。迄今,已有160余户企业(个人)获得贷款1.29亿元,省总累计贴息715.2万元。

  根据省总部署,全省2181家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站)均设置了“双创”窗口,从创业指导,到贷款发放、技术推广……悉心提供一条龙服务,周到又便捷。 同时,为解决创业者“无项目”“招工难”等苦恼,省工会多次联合相关单位举办“创业项目推介及小微企业用工招聘大会”,仅近两年就发布创业项目近400个,为800余家中小微企业发布用工信息1.4万余条。

  本着“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理念,吉林省总还着力扩大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交流、技能竞赛、劳动竞赛等工会活动对民营企业的覆盖面,5年来,光是在餐饮、旅游、美容美发、纺织服装等行业,便组织开展技能竞赛20次,为民企培育出诸多“职业技术标兵”“技术创新能手”。

  与此同时,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吉林工匠”等评选活动中,省总不断加大非公企业职工及创业带头人的参评比例,使得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民企职工成为人人瞩目的“劳动明星”,有效激发出同业人员“学赶比超”的昂扬斗志,发挥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吉林工会还专门开展了“全省民营企业创新标兵、创新能手”评选活动,受到广大民企热烈欢迎,获奖同志纷纷表示要“再接再厉为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鉴于不少非公企业生产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安全管理与投入不到位,成为“事故多发地带”,省总出台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意见》,创新开展“小型非公企业社会化招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大力推广创建“非公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格服务站”,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并持续加大非公企业参加“安康杯”竞赛的组织力度,使参赛企业数在5年间由1.5万余家增加至1.9万余家,促进了非公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深化了班组安全建设,为非公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环境。

  全力实施“构建和谐行动”,劲绘“共建共享共创共赢”画卷

  “以前,我们与高管的绩效工资差距较大,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后,差距缩小30%,业绩突出者,奖金基本上与高管持平,大家工作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在东辽县信用联社,提及此事,一线员工无不笑容满面。这只是吉林工会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缩影。

  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关系矛盾多发期,为此,吉林省总把实施“构建和谐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推进,认真履行工会参与职能、维护职能,全力以赴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筑牢根基。

  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重要机制,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针对非公企业这方面建设短板,吉林省总重点推动10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单独建立职代会制度;对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开发区的100人以下小微企业,重点推动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通过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促进各单位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围绕劳动标准、工作时间、安全卫生、福利待遇等组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权益。经过对“民主管理”工作锲而不舍地进行“建制扩面”,该省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分别提升至88.2%和84.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分别达到94%和92.1%。

  工资报酬,是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基于此,全省工会鼎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为破解基层工会和职工代表“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吉林省总赋予基层工会“提请上级工会代为提出协商要约”的权利,并建立起一支由1374人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专(兼)职指导员队伍,截至2017年底,共组织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5万余份,覆盖企业5.9万余户,覆盖职工210余万人。

  意义更为深远的是,针对部分企业拒不开展集体协商,或“重形式、轻履约,敷衍了事”等现象,省总积极参与源头立法,通过收集并编印《立法参考资料》,起草《条例》草案,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等大量扎实工作,成功推动了《吉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的出台。这部从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的地方性法规,全面明确了工资水平、分配制度、支付方式,以及执法检查方式、处理方式等事项,为今后高质高效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法律刚性保障。

  劳动安全,关乎职工身家性命。为保障职工这项最基本的人身权益,吉林工会建立了2.15余万个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吸纳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8.96余万人,依托这支无处不在的队伍,组织发动近百万职工共同“当卫士、查隐患、堵漏洞”,有效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2015年起,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大幕。面对“去产能”给煤炭、钢铁等行业职工带来的深刻影响,吉林工会坚持推动业内企业将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并安排工会律师奔赴企业现场答疑解惑,确保职工权益不受损害。针对去产能富余人员和转岗分流人员,省总全力组织技能培训,增强其再就业能力,同时将工会小额贴息贷款向该群体倾斜,支持他们勇敢创业,并增拨应急救助资金500万元,以帮助业内职工渡过难关。此外,省总还在去产能行业开展了劳动关系矛盾隐患排查专项工作,通过“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

  为畅通各行各业员工的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劳动争议预警预防机制,吉林省总还在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员工诉求中心(站、点)6266个。迄今为止,这些“圆梦港”“解压阀”共受理职工诉求37168件,回应解决35153件,将大量可能发生的劳资矛盾消解在了萌芽状态,成功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民主权利受到尊重,自然更有工作动力,在此基础上,全省各级工会广泛组织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征集“金点子”“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等活动,引导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计,合力描绘出“共建共享共创共赢”的和谐画卷。

  全力实施“倾情帮扶行动”, 决战解困脱困、扶贫攻坚展作为

  “现在您病情好转没?孩子哪年毕业?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您尽管说,工会一定帮你们渡过难关……”这是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李龙熙带着殷殷牵挂,到困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时的关切话语,也是吉林工会帮困扶贫工作的一帧温暖剪影。

  下岗失业、罹患重病、遭遇天灾……出于种种原因,部分城镇职工生活困难,而受城镇生活成本高、无耕地可依赖等因素影响,他们的自我脱困能力甚至弱于农村贫困人口。对该群体给予充分的关心关爱,想方设法加大保障力度、帮他们摆脱贫困,不仅关系到困难职工的福祉,也关系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国家大计,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基于这一认识,吉林省总全力实施“倾情帮扶行动”,竭诚为困难职工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

  “两节”送温暖,是工会帮扶工作一大品牌。本着“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理念,吉林工会不断加大投入,5年来,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46.6万余户、困难企业逾2.2万户,发放慰问款物近4.67亿元,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了困难职工心坎上。

  “金秋助学”活动,既可缓解困难职工的子女教育压力,又可点燃他们日后依靠子女成才脱困的希望。近5年,全省工会共发放助学款近1.66亿元,圆了11.8万余名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的“求学梦”,实现了“金秋助学”全覆盖。2017年起,吉林省总又面向在高校就读的困难职工子女设置了“吉工·励志”奖学金,进一步通过“扶志、扶智”而扶贫,现已有293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喜获奖学金共计87.9万元。

  提升谋生技能,实现再就业,是最重要的解困之道。全省各级工会以“五·一”促就业行动为主要载体,依托工会培训基地、帮扶就业基地,5年间共举办技能培训班1188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及其子女15.2万人,开展职业介绍12.6万人次,直接带动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6.5万人。

  为实现帮扶救助工作常态化,吉林省总在全省2181家职工服务中心(站)统一设置了“困难帮扶”窗口,全天候为困难职工提供服务。筹集社会捐助设立“扶贫超市”、动员爱心企业家成立“雏鹰助学基金”、招募志愿者登门服务、组织公益人士结对帮扶……各服务中心(站)以“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吃不上饭,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困难职工有病得不到医治”为基本目标,织就了一张饱含深情的“帮扶救助”大网。

  紧跟信息时代脚步,近年来,吉林省总还开发建设了网上“困难职工服务平台”。该系统集困难职工档案存储管理、查询分析等功能为一体,不仅实现了工会帮扶服务的线上线下同步,便捷了困难职工,而且可应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分析、研判职工致贫原因,供工会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显著提升了工会帮扶工作水平与效率。

  在吉林工会多重努力下,5年来,全省已有15.6877万户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批示道:“省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抓得很实,效果很好。”

  不只城镇,在农村,吉林省总的帮扶工作也在全省扶贫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2015年底,按照省里安排,省总开始对口帮扶长白县马鹿沟镇的两个省级贫困村——二十道沟村、农场村。经过多次入村摸底调研,省总确定了几大帮扶项目:鉴于二十道沟村老年贫困人口居多,没有劳动能力,为其建设“互助养老大院”及光伏发电项目;鉴于农场村有养殖基础,助其发展养牛业,提高村民自身“造血”功能……

  2017年1月,由省总投资300余万元建设的二十道沟村“互助养老大院”投用。这个近1000平方米的养老大院,可容纳40多名贫困人口居住,不仅提供一日三餐和娱乐活动,还有专人负责洗护照料,使全村37个贫困户一举脱贫。当年,省总集资200万元为该村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使全村人均年增收近千元。

  在农场村,吉林省总投资62万元建设的300平方米采光保温牛舍,亦成为一道风景线。“2016年省总给村里买了42头良种黄牛,2017年省总投入20多万元为村里新建了牛舍化粪池,今年又给村里新添了叉车和种牛……”该村党支部书记林德辉满脸喜悦:“现在村里存栏黄牛达到73头,已有10户17人靠养牛产生的效益脱贫!”

  除这几大项目外,吉林省总还为每个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措施,组织机关104名党员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并积极协调省直各部门为贫困村修路安灯,改造危房和水源地……对此,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批示:“省总工会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坚持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效果很好。”

  全力实施“提升素质行动” 带领万千职工同心共举“中国梦”

  今年7月6日,吉林省总与东北工业集团合作共建的“吉林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揭牌。该项目旨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加速培养精益型“种子”人才,这是吉林工会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创新探索,也是其为服务吉林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的又一生动实践。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做支撑。早在2013年,吉林省总就提出实施“提升素质行动”,2017年,中央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吉林省总随即牵头起草了该省《实施意见》,决定多举措全力锻造新时代产业大军,带领全省职工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同心共举“中国梦”。

  学习、培训,是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吉林省总自办或依托社会力量联办了一批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其中创新运用工、校、企联合培训模式建立的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就有24家,同时,省总还完成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建设22个。依托这些平台,全省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5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3384期,培训职工23万人次 。

  创新开展“劳模高技能传承”活动,以“一带多、高对高”方式,加速尖端人才孵化,也是吉林工会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的重要举措。通过聘请劳模担任“高技能传承师”,组织他们跨企业向各单位技术骨干传授绝技绝活,迄今,全省已有18万余人次从中受益。

  在干中学、赛中练,不失为快速成长成才的好方法。5年来,全省工会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技能竞赛活动,多层级为职工切磋技艺、提升技能搭建平台,先后组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1756项,吸引了82万名职工参与。

  为完善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吉林省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于在工会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佼佼者,给予技术等级“晋阶提级”的激励政策,5年累计晋升技术等级12万人,帮他们在职业征程中实现了“弯道超车”,有效调动起大家学技练功热情。

  着力增强职工创新能力,广泛培育工人“创客”,是吉林省总“提升素质行动”的另一重心。基于此,全省工会不断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四技”活动,通过帮助“岗位创客”征选创新项目、评选奖励职工创新成果、协理专利申报等举措,引导各行各业职工踊跃创新创造,并重点扶持了近500家企业的800余项技术攻关项目。源于各级工会的努力,5年来,全省职工共完成群众性技术创新4880项、发明创造4457项,贡献先进操作法3392项,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培育创新人才、整合创造智慧的重要载体。几年来,吉林工会陆续建成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58家,借助工会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各工作室领衔人物积极组织创新骨干激荡脑力、协同攻关,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0多项,完成创新项目和技术成果3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逾13亿元,培训职工15万余人次,将一面面劳模创新“旗帜”,变成了一艘艘职工创新“旗舰”。

  一支符合时代需要的产业大军,不仅要“懂技术、会创新”,还必须“有理想守信念、敢担当讲奉献”。为此,吉林省总坚持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组织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劳模报告团进企业、入班组,引导广大职工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灵活运用故事会、演讲赛、红歌赛、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为职工队伍“育魂塑形”。

  “树榜样引路,立典型育人”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在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评选、每年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吉林好人·最美职工”等评选活动之余,2017年,吉林省总又启动了每年一届的“吉林工匠”评选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对各类先进典型,省总不仅给予隆重表彰,还积极出资宣传,着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使“争当劳模,竞为工匠、奉献担当”内化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追求。

  立足于此,吉林工会不遗余力地团结带领职工队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5年来,全省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17.5万项,采纳实施142万项,创造价值142.9亿元;完成小改小革、修旧利废50.65万项,创造价值105亿元,充分发挥出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由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效斐然,近5年,吉林省先后涌现出国、省级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1065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33人、工人先锋号316个……由点到面地折射出全省职工队伍的良好风貌。

  全力实施“固本强基行动”,持续增强工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入夏以来,遍布长春各区的300多个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格外热闹,时不时有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的士司机等前来饮水、就餐、休息。“这里不只配备了饮水机、微波炉、电冰箱,还设置有书报架、医药箱……”站内工作人员满面春风:“得益于省总‘固本强基行动’,基层工会实力日增,服务职工的能力越来越强!”

  基层工会离职工最近,联系职工最直接,服务职工最具体,是工会各项工作的落实者、组织者、推动者。“基础牢固,方可行稳致远”,5年来,吉林省总大力开展“固本强基”行动,不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组建力度,并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通过各种政策和资源倾斜,积极帮助基层工会壮大实力、焕发活力。

  基层组织的覆盖面,直接影响着工会工作的宽广度和纵深度。近年来,面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兴业态的迅速发展,吉林省总以“哪里有职工队伍,哪里就有工会组织”为目标,把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作为重点,不断加强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行业)、企业工会建设,针对非公企业大多小而散的实际,创新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大力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群体“入会难”问题,积极丰富入会方式,创新开展网上入会,以多种手段全力延伸组织链条,使全省基层工会组织数量达到2.8万家,涵盖法人单位近7.5万个,工会会员数上升至337.5万人,由此进一步接长了工会工作手臂,巩固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缺经费、缺人员,向为基层工会普遍苦恼。鉴于此,吉林省总坚持“经费下倾、力量下沉”,将全省工会经费年收入的85%留在市(州)、县(市区)两级工会和基层工会,5年累计下拨基层经费6.5亿元,其中仅2017年就对下补助1.6亿元,占省总本级支出的70.9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在全面推进工会系统改革过程中,吉林省总坚决实行编制“减上补下”,把省总机关精简的25%编制,充实到了部分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此外,省总还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加强职业化工会主席、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工会“有钱办事、有人办事”。

  缺阵地、缺吸引力,是基层工会面临的另两大窘境。针对这个问题,2016年、2017年,吉林省市县三级工会累计投入近1.4亿元,建成79家县市级以上职工服务中心、2102家基层职工服务站。这些近在咫尺的工会服务阵地、琳琅满目的工会服务项目,大大提升了基层工会的吸引力。

  缺培训、缺指导,制约着基层工作的创新推进。为破除这一瓶颈,省工会干校不断加大培训力度,5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41期,培训1.8万余人次,并建设了“吉林省工会干部培育培训网”和“吉工微讲堂”,为基层工会干部打开了随时随地学习充电的方便之门。此外,吉林省总还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方案》,由每个班子成员负责联系若干县级工会和企业工会,定期前往指导,推动基层工会工作上台阶。

  这种种对症下药之举,招招稳准,经过持续数年的强筯健骨,基层工会实力倍增、活力竞放,面貌焕然一新,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小机关、强基层、广覆盖、大服务”的吉林工会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5月,吉林省总召开基层工会建设工作推进会,并正式开通“吉工e站”手机APP,迈出了运用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的新步伐。该APP搭载有“网上入会”“工会服务”等多项功能,省总要求各级工会以“智慧工会”建设为抓手,在做好全省“规定动作”的同时,设计好服务职工的“自选动作”,使基层工会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倾情打造“学习型工会”,全面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

  “我主讲的内容是‘美国工会的前世今生’,为做好这个报告,我系统梳理了自身工作,并翻阅了大量书籍!” 提起自己登上“机关大讲堂”的一幕,省总国际部的韩行感觉收获颇丰,而他中外对比的精彩讲解,也让在座所有人受益匪浅——每季度开办一次“机关大讲堂”,全员轮流登台当讲师,正是吉林省总打造“学习型”工会的举措之一。

  我国社会发展变化之快,举世瞩目。主动认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思路与方法,切实履行好工会各项职能,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工会干部队伍。为此,吉林省总倾情打造“学习型工会”,不断完善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式,为全省工会干部开通了一列又一列“提素高铁”。

  在全国首开先河,联合知名高校创办“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着力开展工会理论研究、培养工会高端人才,是吉林省总创建“学习型工会”的一大手笔。该中心自2014年12月底揭牌至今,已面向全国工会系统招收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方向硕士生21名、博士12名,承担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被确定为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得了“工会干部的黄埔军校”美誉。这种“工会+高校”的强强合作办学模式,得到全总高度评价,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批示道:“其模式可行,运作顺当,成效明显,应坚持下去,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工会干校,面向全省工会干部广泛开展培训,是吉林省总提升队伍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省工会干校不断丰富课程设置,积极加大案例式、情景式、讨论式、观摩式教学比重,培训数量与质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灵魂。几年来,省总机关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先后举办专题学习会80余次、开办“机关大讲堂”近20期,并设立了两个“新时代传习所”,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带领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绝对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选派省总机关干部轮流到基层工会及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是吉林省总打造“学习型工会”的又一创新之举,其旨在认真贯彻群团改革精神,让机关干部深入一线,接受磨砺,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防止出现“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并通过切身实战,全面提升工作本领。

  “下派期间,我发现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做到‘四知’,即知道职工的居住地和工作地、了解其家庭生活情况,熟悉地方政策法规……”“在办公室谈非公企业建会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要挨家挨户动员……”每批干部锻炼归来,都深感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体悟、与职工群众的感情更加笃深。

  鉴于“一线锻炼”显著效果,吉林省总还在部分企业建立了4个“工会干部劳动实践基地”,每年分批分期安排机关全员前往实践一周,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了解职工群众所思所想、企业所需所盼,进而不断完善自身工作。迄今,省总已连续4年组织500余人次深入企业大课堂学习实践。

  为优化工会干部知识结构,促使大家多读书,2015年起,吉林省总又开办了内部刊物《会苑》,每半月出一期,由各部门轮流编印、人人撰文当编辑,使“百家争鸣、自助办刊”成为此间工作人员学习充电的又一重要载体。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几年来,吉林省总班子成员还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每个部室每年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高度提出研究课题,通过认真调研,深层次分析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推动工会研究工作繁荣发展、以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近5年,仅省国土工会就完成省以上重大课题调研8个,6项调研成果得到全总、省总、省国土系统领导批示,被中办和国办采纳批转。

  搭乘这一趟趟密集的“提素”专列,吉林工会干部实现了快速成长,成功推动全省工会工作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倾情打造“服务型工会”,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和爱人下班都很晚,想把孩子送到这里的‘四点半小课堂’!”

  “听说你们最近又要搞一场技能培训,我想报个名!”

  “老板不履行劳动合同,随随便便就把我解雇了,我想请求法律援助……”

  这一个个热烈场景,出现在吉林省各级职工服务中心(站),成为当地工会竭力打造“服务型工会”的丰富注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工会组织必须也唯有做好服务,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认可、真心拥护,继而发挥出应有的政治作用。5年来,吉林省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着力构建完善的四级职工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倾情打造“服务型工会”,展现出超强的“吸粉”能力。

  在省总机关增设“职工服务指导中心”,统领全省职工服务工作,是吉林省总打造“服务型工会”的一步先手棋。该部室成立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开展专项大调研,调研显示:当时,全省只有39家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而且各家招牌五花八门不起眼、工作无标准不规范,服务项目也相对单一,其中84%仅开设了帮扶救助窗口……

  针对这种种问题,2016年,吉林省总雷霆启动“职工服务中心提标提质”工程。经过一年紧锣密鼓的建设,全省新增职工服务中心40家,同时,通过在“机构名称、外观标识、场地标准、工作制度、窗口设置”等8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79家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了“对外形象整齐划一、硬件设施更上层楼、服务水平全面优化”。

  在此基础上,2017年,吉林省总快马加鞭,又在各乡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建成职工服务站2102家,打通了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它们同样采取“八统一”标准建设,采取3+X模式设置窗口,“3”即困难帮扶、权益维护、创业就业,“X”则为各地工会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推出的差异化特色服务项目。

  79家县市级以上职工服务中心+2102家基层职工服务站,统一的红黄双色门脸门楣,像银行网点、派出所一样易识好找,它们呈金字塔型分布,共同构成了“省→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职工服务体系,织就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使吉林工会的职工服务工作从根本上实现了从“机关”到“窗口”的转变,从主要提供“帮扶服务”到全方位提供“普惠服务”的转变。

  宽敞明亮的开放式服务大厅、标准制式的规章制度与办事流程……根据省总制定的43项考评制度, 各服务中心(站)开足马力提高服务水平,相继拓展出“家庭医生签约”“企业家助学”“特价商品供应”等众多服务内容,为职工群众打造出了“15分钟办事圈”,也使工会组织“磁力”大增,引来不少人主动申请入会。如今,遍布全省的职工服务中心(站)已俨然成为吉林工会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同时,基于职工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吉林省总重点加强了许多服务项目的建设。比如,针对青年群体的婚恋难题,5 年内先后举办鹊桥联谊活动40余场;针对快节奏社会生活、高强度职场竞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广泛建立“职工心理健康工作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设相关知识讲座;针对女性罹患乳腺癌、宫颈癌比例日益上升的势头,倾情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协调社会医疗机构为10余万名女职工进行了“两癌”检查;针对高额医药费可能给职工生活造成的沉重负担,全力扩展“职工互助保障计划”覆盖面,使参保职工数量逐年递增至近60万人,有效提高了职工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为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5年来,吉林省总相继建成国家级职工书屋132个、省级职工书屋642个,带动各级工会建成基层书屋上万个,并同步大力推进职工电子书屋建设,先后发放电子书屋卡16万张。立足于实体、电子两大书香平台,各级工会积极举办读书沙龙、艺术讲座、征文大赛、书画展等活动,受到职工广泛欢迎。

  以服务职工为中心,吉林工会付出的种种努力,有效增强了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为其他工会工作的开展夯实了群众基础。

  倾情打造“创新型工会”,锐意进取奋勇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你来长春打工,我来报销路费”,自2017年起,一个叫做“春雁回归”的工会新活动,让春节后返长务工的农民工倍感温暖——作为吉林省工会组织积极打造“创新型工会”的一个缩影,该活动开展至今,已向外来农民工发放交通补贴近20万元,坚定了该群体继续投身此间经济建设的决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节后“用工荒”。

  随着我国社会疾速发展变化,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灵魂”,5年来,吉林省总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全力打造“创新型工会”,多项工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焕发出工会组织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比如,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日增,此类案件大多要经历漫长的司法程序,既令当事人直呼“跑不起、等不起”,也占用了大量司法资源。为高效化解劳动争议,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吉林省总主动联系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7年4月推动建立了双方诉调对接机制,开启了“工会+法院”调处劳动争议案件的工作新模式。

  简言之,即全省各级法院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和职工法律援助窗口,由工会派员入驻,凡法院经评估认为适宜调解的案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均可委派给工会备案的劳动关系协调员、工会律师进行调解,通过诉讼外解纷机制予以及时分流化解。作为受益者,省内某公司职工代表朱某分外欣喜:“真是没想到,借助诉调对接平台,仅8个小时,我和工友们就讨回了120多万元欠薪!”

  对于吉林工会这项工作创新,有法律界学者如此评价:“其完善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了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提升了工会维权公信力。”目前,吉林省总正积极与当地人社部门沟通,拟合力推进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裁、诉一体化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减轻职工维权成本。

  建立“农民工欠薪应急救助周转金”制度,是吉林省总推动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又一创新之举——针对农民工群体最头疼的“被欠薪”问题,从2016年起,吉林省总每年列支5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用工单位临时垫付工资,再由工会追讨,从而解决了农民工被拖欠工资后的燃眉之急,深化了平安吉林建设。同时,鉴于农民工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相对弱势,2016年,省总精选5家知名律所,分别挂牌成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该群体依法维权开辟出专业化保障平台,刘某某工伤赔偿案等一批棘手案件,由此得到圆满解决。

  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我国百姓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的需要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特点,鉴于此,吉林省总还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根据不同职工群体的需求,鼎力创新服务手段,“爱心妈咪小屋”建设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该工程旨在为在职妈妈们提供一个工间哺乳、休息、交流的温馨港湾,多选址在女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工业园区及社区。“这里婴儿打理台、洗手盆、冰箱、育儿书籍等一应俱全,还开设有妈咪课堂和健康讲座,小屋解决了大问题!” 女职工赵启萌满面笑容地说。据了解,像这样规范达标的“爱心妈咪小屋”,省总已推动建成20家,因受到女职工由衷欢迎,该工程已被纳入省政府妇儿工委民生项目,未来5年内,吉林工会将在省内有条件的单位全面推进该小屋建设。

  “农民工夫妻房”建设,也是吉林省工会服务特定职工群体的创新举措,迄今已在长春市建成300多间。这些“夫妻房”每间约6平方米,里面配置有工会出资购买的双人床、柜子等家具和部分生活用品。“自打搬进这个工地小家,我和媳妇再也不用为‘晚上相隔几米难团聚’而苦恼啦,白天干活也更有劲儿了!”川籍农民工周泽军乐呵呵地说。

  充分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全力建设“指尖上的智慧工会”,是吉林省总立足信息时代打造“创新型工会”的另一重要抓手。近年来,省总不断加快推动互联网和工会工作的融合,积极建设工会系统网上办公平台、职工服务网络平台、困难职工服务网上平台、吉林工会微信公众号,并开发了“吉工e站”“吉林农民工之家”“吉林职工创客联盟”等手机APP,构建出立体化的“互联网+”工会工作体系与职工服务体系,使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甚至让职工足不出户就能24小时“一键式”乐享工会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倾情打造“开放型工会”整合多方资源变“独唱”为“合唱”

  日前,吉林省工会社会联络工作会议召开,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聚合社会资源,优化工会服务、延伸工会职能,满足职工群众的新期待。这是吉林省总建设“开放型”工会的新步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合作,方可共赢。近年来,吉林省总不断加大“开门办会”力度,如前所述,与银行合作开展“双创”小额贴息贷款;携手吉林大学创办“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与职校、企业三方联办技能实训基地;与法院共建“诉调对接机制”等,积极变工会一家“独唱”为多家“合唱”,从而更为充分地发挥出了工会组织各项功能。

  通过购买专业性的社会化服务,弥补自身资源短板,提升工会工作效能,是吉林省总打造“开放型”工会的重要内容。比如,鉴于职工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日增,而工会法律人员有限,2016年5月,吉林省总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112名优秀律师及法学专家,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显著增强了工会维权力量,并收获了“一举多得”的喜人效果。

  根据省总制定的《律师团工作管理办法》,受聘律师每天轮流“坐镇”各级职工服务中心信访接待窗口,随时为职工解答涉法问题、提供法律援助。不久前,长春某医药公司的百余名职工便在律师团帮助下,成功讨回了欠薪、补齐了社保。迄今,该律师团已共为职工解答法律咨询4835件次,实施法律援助428件次,替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逾3600万元。

  为工会业务提供法律指导,是该律师团肩负的另一重要职责。两年来,律师团先后为工会相关业务及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46件次、提供法律风险评估12件次、参与工会及职工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起草论证14件次,深入推进了工会法制化建设进程。

  为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省总还在工会报刊及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了维权专栏,由律师团供稿,解读法律法规、分析典型案例,着力提升广大职工知法用法水平,并要求每名律师对接1~3家非公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预防排查劳资纠纷,截至目前,受聘律师仅下企业普法就有336次,使得企业依法治企、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持续增强,部分劳资矛盾被及时化解。

  由于工会律师团建设成效显著,该省主流媒体曾连续6期对此进行专题报道,目前,这项工作也已成为吉林工会一个亮丽品牌。

  发挥工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与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的联系,引导他们参与工会服务工作,建立完善的职工社会服务网络,促进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社会治理模式,是吉林省总打造“开放型工会”的又一致力方向。比如,5年来,省总主动与省饭店餐饮协会、美发美容协会、装饰装潢材料协会、旅游协会沟通,共同制定了行业“技术标兵”标准,并多次联合开展技能竞赛,既提升了业内职工素质,又增强了行业协会的活力。而今年三八节前夕,省总联合省户外产业商会开展的“插花艺术免费培训”,也因“满足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让受益女职工欣喜不已。

  为最大限度凝聚整合社会力量,延展工会服务平台,吉林省总还制定了“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工作试点方案”,要求今年内市州级总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不少于10个,县区级和省各产业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不少于5个,携手推进一批职工服务项目落地生根。

  密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争取行政资源支持,形成发展合力,也是吉林省总打造“开放型工会”的重要一翼。比如,2015年以来,省总会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全省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企业相继建立了200余家“农民工流动书屋”,书籍均由省出版部门免费提供,且每年补充一次,确保书籍常换常新,让农民工便捷地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再比如,上文提到的工会与人社部门在职业资格鉴定、裁调对接等方面的广泛合作等,此处不再赘述。

  加强与友好国家和地区工会之间的交往合作,是打造“开放型工会”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吉林省总与台中市总工会建立友好关系,签署交流协议;2015年又分别与日本联合鸟取、韩国蔚山劳总续签了为期5年的交往协议,并与香港工联会达成交流共识……几年来,省总的对外交往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交流互访,彼此学习,互相借鉴经验,既推动了吉林工会事业发展,也增进了友好国家与地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的了解,唱响了“中国工会好声音”。

  倾情打造“实力型工会”为充分履职施为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翻开吉林省总的账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速读”其5年来的工作——

  共投入2291.6万元,用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共投入2000万元,用于地方总工会对所属职工文化活动场所进行新建和改扩建;

  共投入420万元,用于职工教育示范点建设;

  共投入163.75万元,用于职工文化书屋建设……

  这一串串有力数字,勾勒出了吉林省总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打造“职工之家”的奋发身姿,也饱含其埋首建设“实力型工会”的默默付出。

  工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要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强化责任担当,尽可能多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必需具备过硬的综合实力。为此,吉林省总一手抓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素质软实力(见上文);一手抓工会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经济硬实力,为工会组织全面履职施为、充分施展拳脚提供坚实保障。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是工会经费的重要来源。面对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吉林省总持续深化工会经费税务代征收缴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代征主体责任,认真分析经费收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研究破解办法,加大依法收缴的力度,使省总本级拨缴经费收入实现了年均23.96%的增长。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划拨工会经费,是工会经费收缴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工会法》及全总相关文件精神,在省总督导下,全省各地工会积极协调地方政府,稳步推进地方财政及时、足额划拨工会经费,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与此同时,省总不断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加快工会所属企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着力推进工会资产保值增值,使全省工会总资产比5年前增长了58.29 %。

  此外,省总还以自身积极作为,努力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与关心下,该省对于困难帮扶资金、劳模补助资金、职业化工会主席补助资金等的财政预算大幅增加,2017年省财政拨付省总各类专项资金的总额比2012年增长112 %。

  不断壮大工会实力的同时,吉林省总进一步加强工会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一方面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一方面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把大量经费用于基层工会建设、用于服务职工群众、用于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5年来,省总本级在建设四级职工服务体系、拓宽职工服务中心功能等方面的投入达到5540万元;在加强职工文化事业、改善职工活动设施方面的投入超过2500万元;全省工会在帮扶工作上的投入更是高达8亿余元……

  由于夯实了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几年来,吉林省总不断增进广大职工的福祉,以更实的贴心服务、更大的维权力度、更多的创新作为,有力回应了职工群众的期待,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结语

  一路辛勤耕耘,一路春华秋实。回顾过去的5年,在省委、全总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政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吉林工会充分履行“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使命担当,圆满完成了省工会十三大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5年,吉林工会将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为主责主业,大力实施“六项行动”,即建功立业行动、普惠服务行动、权益保障行动、素质提升行动、强基固本行动、智慧工会行动,奋勇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团结带领全省广大职工为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再建新功!

【编辑:周阳】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