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腾冲:边城崛起的文化密码

2018年12月15日 11:5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横断山脉的滇西边疆地区,往往是贫困、边远的代名词。然而在滇西高黎贡山西麓有一座边境小城,海内外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并存,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这座独特的边城就是云南省腾冲市。

  78岁老人寸尊智的家在保山腾冲市和顺古镇,家里有两座融合汉族白族风格的百年院落。“我的曾祖父是个贡生,到缅甸经商创业;祖父三兄弟在缅甸恰井办商号很有名气;12岁去缅甸的父亲在木姐办了海丰商行,我和儿子先后在瑞丽办商号做进出口生意。”寸尊智向记者讲述了自家5代人走夷方闯海外经商的历史。他是最美保护古镇老人,先后为和顺公益建设捐款10万多元。

  “600多年前,田少人多的和顺人开始走夷方,即到国外打工做生意,如今有2万多和顺人分布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华人华侨带回来的南亚东南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融在和顺人的语言、建筑、风俗中,形成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和顺归侨寸茂鸿说。

  和顺是腾冲的缩影,腾冲如今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35万人。千年丝路和茶马古道带动了大批腾冲人走夷方,促进了汉文化与马帮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开放、包容为基本特征的腾越文化,推动腾冲千百年来对外开放的脚步。1981年,腾冲成立首家边贸商行;2010年设立保山腾冲(猴桥)边合区,在缅甸密支那合作设立经济开发区。2017年腾冲边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元,较1981年增长了近6000倍。

  在腾冲猴桥口岸,排成百米长龙的货运车辆在国门内外缓慢通行,小型车1分钟就通过检测设备,个人3分钟可办完通关手续。据腾冲海关科长杨立辉介绍,今年1至10月人员出入境90万人次,同比增27.05%;货运值达4.04亿美元,同比增长67%,各项数据均在全省陆路口岸前列。“今年已有200多个旅游团出境到密支那旅游,近年还首次出现入境旅游团。”腾冲公安边防检查站杨思涛主任说。口岸的繁荣改变着边境沿线各族群众,猴桥社区的傈僳族村民过去没有人出门做生意,近两年全村有800多人参与口岸边民互市,2017年增加收入近400万元。

  和顺古镇集中了太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顺图书馆、文昌宫、寸氏宗祠、马帮文化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艾思奇纪念馆……一栋栋饱含历史和汉文化的纪念馆和古建筑,浓缩的不仅是一部古镇史或腾冲史,而且还是一部千年汉文化史。

  “图书馆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文昌宫是和顺教育的发祥地。”曾任和顺图书馆第5任馆长和艾思奇纪念馆馆长的寸茂鸿说。建于1928年的和顺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其大不仅在于藏书10万册,还在于拥有三位著名大学校长的题词:北大校长胡适题写“和顺图书馆”、中法大学校长李石曾题写“文化之津”、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题写“民智泉源”。其大还在于图书馆前身咸兴社的维新变法活动,还在于民国时期可兑换外币的邮政代办所历史。

  走在腾冲高黎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非遗一条街上,土陶、古法抄纸、皮影、纸伞等中原地区传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加工、销售、展示。皮影馆经理刘朝侃说:“我家6代人演皮影戏,爷爷、父亲和我分别是腾冲皮影国家级、省级和县级非遗传承人,现在成立公司表演皮影戏和制售皮影工艺品,去年我们参加光明日报、光明网组织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还到光明网总部表演皮影戏。”在刘朝侃的家乡刘家寨,政府投入千万元建起腾冲皮影传习馆。

  “文化成就了腾冲,丝路文化、地质文化、抗战文化、生态文化、翡翠文化和乡村文化融合共生,是腾冲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成为推动腾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思路。”腾冲市政协原主席方宇正说。腾冲文化协会众多,文化引领了民风,在腾冲城市规划和旅游设施建设中都紧密结合了文化元素,近年来他还牵头建成中国人口地理坐标主题公园——瑷珲公园。

  《梦幻腾冲》是云南省文投集团在腾冲打造的一台歌舞剧,9年来门票收入达1.5亿元,成为腾冲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成功之作。经营该剧的公司总经理冯兴毅说:“《梦幻腾冲》充分反映了腾冲的多元文化,成为游客了解腾冲文化的一扇窗口。”

  “腾冲文化起到了文化戍边、文化固边、文化活边的作用。”保山市文化广电局副局长许强说。腾冲发挥历史文化深厚、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等优势,积极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2017年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151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3%;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编辑:郭泽华】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