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破”与“立”,新时代中国改革上路

2018年12月18日 23: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习近平用“九个坚持”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  来源:央视网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破”与“立”,新时代中国改革上路

  中新社记者 邢一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致敬历史、总结经验、动员前行。

  这篇举世瞩目的讲话全文87次提及改革,82次提及人民——这是尊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动员全民继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进向前的最佳注脚。

  40年前的今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大幕自此开启。

  此后依照惯例,中国每逢十年都会举行关于改革开放的官方纪念活动。包括1988年的理论研讨会在内,前三次均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命名。今年大会不同以往,是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命名,凸显了官方对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重视,及其对当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意义。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多次在关键的“破”与“立”之间成功调整了国家前进航向。从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连接打通,到冲破“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羁绊;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初成;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抓住战略机遇期形成科学发展观……

  中国的改革之路虽然困难重重,历经险阻,却始终能够稳步推进。40年中,历次改革的“破”与“立”背后,“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路径与顶层设计的相互印合是中国的取胜之匙。

  这种由总结地方试点经验再向全国推广的改革路径,被认为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而言,具有社会风险小、制度磨合成本低的优势。

  在这条路径牵引下,社会主义中国不仅并未如部分西方学者所预言般步入“历史的终结”,还在过去40年向世界交出了亮眼的“经济名片”:经济总量的全球占比从1.8%跃升至15%左右,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40年经济社会巨变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共的一次伟大觉醒,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在当日的讲话中,习近平用“九个坚持”科学、系统地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

  观察家们也注意到,在亮眼的“经济名片”背后,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棘手:“国进民退”质疑声、产业升级瓶颈、技术创新难题、贫富差距拉大、医疗养老、教育等。与过去40年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改革不同,当下站在历史新方位的改革,由于利益、观念和立场差异,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今天的改革,取舍两难的矛盾多了,必须统筹兼顾、精准施策、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有鉴于此,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改革加强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便破除梗阻,让决策“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推出的1600多项改革方案中,不少“硬骨头”已找到小切口的入手点。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中共目标明确,立场坚定。正如习近平所言,“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毕竟,一个国家发展改革的“破”与“立”,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就像习近平曾引用的那个比喻,“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完)

【编辑:张楷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