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体制改革:民办校不只求量 学校的事学校说了算

2019年01月15日 08:2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从曲靖、深圳到潍坊、南京,从校企合作到职称改革——

  改变,为了更好地教与学(解码·教育体制改革②)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15日 12 版)

  核心阅读

  我国有着世界最大的教育体系,高速向前发展的路上,新情况、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等探索串起了坚实的改革足迹,云南曲靖、广东深圳、山东潍坊、江苏南京的几所学校,改革的方式或许各异,但目标是一致的:教好、学好、管好,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的向往与期待。

  生产线“长”在学校里

  每周两天学习汽修理论、3天在汽车4S店学习实操,这是云南曲靖应用技术学校汽修专业浩龙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二年级学生丁杰的日常。除了常规汽修,学校还开设了新能源车的课程。“校企合作能让学校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前沿,避免学生学的都是过时的知识。”副校长郭海忠说。

  江苏南通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干脆将生产线建在了曲靖应用技术学校的实训楼里。“生产线投资1000多万元,学生在企业实习一个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实习工资,毕业后优先在企业就职。相对于社招人员,实习过的学生不需要3个月的试用期就可直接上岗。”公司曲靖项目副总经理陈红云说,目前企业40%的员工是曾经的实习生,校企合作解决了企业用地和招工两个难题。

  “没有企业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实习,是‘消耗性实习’,通过校企共建能实现‘生产性实习’,既让学生获得真刀真枪实践的机会,又减轻了学校的负担。”郭海忠说。

  前不久,朋友希望从学校招一名厨师,郭海忠专门向学校餐饮教研室主任侯邦云打招呼,结果却未能如愿。“学生早早就已经被‘订’光了。”侯邦云介绍,餐饮专业的学生整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1000多名学生,800多名属于“订单培养”,看似人多,实际上没确定工作岗位的极少,不少毕业生早早就被北上广深的企业预订了,“和社会上专门的厨师技能培训机构比,中职学校的餐饮专业优势很大,比如会系统教授食品安全这样的课程。”

  “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就业,专业设置必须考虑产业需求,一个专业背后最好要有两三家企业来支撑。”郭海忠说,学校的汽修专业前身是农业机械,后来农机站不再从中职学校招人,原来的专业也逐渐转型。现在,曲靖有10多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面对未来,丁杰信心满满,“实习能帮我更快胜任以后的工作,学理论能帮我应对更多情况,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保养等工作了。”

  民办校不再只求“量”

  谈起这几年民办教育的变化,深圳市宝安区立新湖外国语学校校长肖红月感触颇深。2001年,他从湖北老家的公办教育系统离职,来到广东投身民办教育事业,一做就是17年。其间,他参与创办了3所民办学校。

  “早年的民办学校办的都是大众化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解决的是教育的‘量’的问题。”肖红月认为,由于这样的定位,以往许多民办学校不仅没有气派的教学楼,仅千余元的月薪也吸引不来好老师,往往不是学生和家长的第一选择。

  如今,许多民办学校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以立新湖外国语学校为例,从小学转变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的校园都以省一级标准建设。同时,利用民办教育的灵活性,在国标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粤剧、英语话剧等特色素养课程,学生还可以到国外参与游学活动。

  “以前民办学校招生,都是学校求着家长,现在,家长会认真了解学校的特色和课程设置,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肖红月说。

  在肖红月看来,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最大的不同,是没有财政拨款支持,需要自给自足。许多麻烦也由此而来。其中,最让他和其他民办校长头疼的就是办学者注重收益性,教育者注重公益性,二者理念存在一些矛盾。“有时候,办学者的想法就像我们校长头上的‘紧箍咒’。”

  此外,资金也是民办学校的一大难题。肖红月还记得,前些年,由于办学者资金链断裂,东莞一所民办学校拖欠教师工资3个月,4000余名学生差点“无学可上”。“民办学校校长也一定要坚持教育公益性。”

  对此,肖红月建议,民办学校应设立公共账户,由当地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监管,保证教学资金的安全。同时,应当实行“管、办分离”,解决校长没有发言权,教育理念难以施展等问题。

  ■点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要着力化解普遍要求与具体实际的冲突。如果说教育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是“普通话”,“面”上普遍性考虑多一些,而实施则是一地一校的“点”,独特性多一些。改革到了地方后,必须将“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转化时,既要守住“普通话”的魂,也要有“地方话”的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 邓友超

  学校的事情学校说了算

  为了解决困扰多年的职称问题,于会香老师决定离开自己工作24年的潍坊高新区实验学校,去一所相对偏远的学校任教。对她来说,潍坊市教育局自2015年推行至今的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是一次谋求个人发展的契机。

  改革,自然也动了一些人的奶酪。于丽老师最近就很焦虑,由于工作懈怠,从教多年的学校决定不再聘任她,她只能去其他学校竞聘。“这事公布以后压力很大,去了新的学校,必须打起精神,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

  两位老师的遭遇,是潍坊市实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缩影。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示范区,潍坊市开展了以“按需设岗、分层聘任、合同管理、绩效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基本建立起部门宏观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

  学校也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以前,学校用人没有自主权,“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出不去”,教学缺少活力。“县管校聘”把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竞聘、绩效工资分配、评优表彰、培养培训等权利在学校层面落实到位,实现了“学校的事情学校说了算、教师的事情教师商量着办”的用人机制。

  不过,学校也不是没有压力。“县管校聘”是双向聘任,学校自主聘教师,教师也有同等的自主选择权,这给学校、校长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如果我们管理不好学校,教师体会不到幸福感,优秀教师就会选择到其他学校竞聘,甚至引发人才流失的多米诺效应”,一位校长感叹。双向聘任、合同管理、优教优酬,教师能够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岗位。干多干少不一样、教好教坏有说法,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截至目前,潍坊市共落聘待岗34人,城乡交流1213人,跨校竞聘4381人。

  改革也没少碰壁。潍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宋炳华说,目前来看,优秀教师流动到薄弱校的人数依然偏少,也容易导致一些薄弱校因优秀教师流失而更加困难,这些都需要通过优化制度设计,使“县管校聘”更加精准。

  学科摊子自己能铺能收

  “过去学位点的审核工作受到很多外界限制,比如什么时候启动、怎么组织论证、学位点如何布局、整个周期有多长等等,都不由学校自己决定,现在学校可以按照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更加灵活地进行掌握。”南京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姜田说。

  好在这些都是老故事了。去年,南京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校制定了《南京大学学位授权审核实施办法》《南京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等文件,建立了完备的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办法,并且首次自主申报增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确定为博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的高校,享有更多办学自主权,有利于高校开展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姜田告诉记者,既可自主设置学科目录规定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还可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按一级学科管理,这为高校立足科技和学术前沿,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学校内涵发展的驱动作用也将更强,响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这次新增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例,除了新闻学、传播学等传统方向之外,南京大学还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引入了其他学科,新设置了新媒体与计算传播等特色培养方向。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学位授权审核改革的目标,是推动高校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需求。

  这项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学位点的新增,调整学科布局也更加灵活了。姜田介绍,以前由于设立一个点不容易,有时候几十年也不敢动,导致一些发展乏力、需求不足的点长期保留,学科的摊子只能铺却难收。

  现在自主权下放到学校,学科调整的时候也就成了体系,更有底气,有利于制定统筹、动态的学科布局调整机制,打破了过去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

  ■点评

  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就要进一步在教育领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主动下放该放的权: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使省级政府有更大的教育统筹权;向学校放权,学校的事情学校办。从“越位点”退出,同时把“缺位点”补上。

  要立足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多方主体、多种力量在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秉持协同思维,协调好、处理好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相关行政部门之间、教育行政部门同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教育改革多方协同体系,形成制度合力,保障教育改革切实、有效、深入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高 杭

  (本报记者杨文明、吕绍刚、肖家鑫、姚雪青、赵婀娜)

【编辑:张燕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