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州新区农村“三变”改革:近万农民“变身”企业工人

2019年01月24日 17: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兰州新区农村“三变”改革:近万农民“变身”企业工人
    图为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温室大棚栽植的百合花。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1月24日电(记者 魏建军)寒冬时节,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只身从永登古山乡来这里管理草莓大棚的王有娣,一脸笑意地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以前靠打临工的她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有着稳定工作的企业职工,“收入增加了,见识也更加广阔了。”她说。

  兰州新区依托新区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或产业基地,加快推动农民转为新型职工工作,彻底解决就业问题。截至2018年年底,有8952名新区农民转身份为企业工人,648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就业。

  随着现代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养殖园区和亚高原现代农业基地、特色花卉基地、高原夏菜现代农业基地等一大批农业项目在兰州新区落地,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图为企业工人管护百合花。 魏建军 摄
图为企业工人管护百合花。 魏建军 摄

  在兰州新区,像王有娣这样从农民变身成为产业工人的不在少数,“没这样的机会我也把这个家拉不起来。”王有娣说,原先就带孩子随便打一点工,没固定收入来源,来到农投集团,工作稳定了,生活条件好了,慢慢心情都好了。

  同样看护着两个草莓温室大棚的张光军,家中有六口人,两孩子上学,还有位一级残疾的老人。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工程队、瓷砖厂、饭馆都打过临工,通常都是打完一场不知道下一场在哪,“吃饱一顿算一顿。”后来通过应聘来这里工作,不仅收入稳定,也有时间精力来照顾家人。

  “失地后老百姓没有地种,不能闲下来,给村民们增加一份收入,解决了工作。”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城镇公司总经理张建文感慨道,变化很明显,尤其建档立卡户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是重点帮扶。“既享受到政策的补助,也多一份工作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优先使用本地的劳务资源。”张建文说,脱贫攻坚深入过程中主要用的是本地劳务,环卫工人用的是56户当地建档立卡户,还有当地大批的合作社在农业示范园区务工合作。包括建设过程中,也是优先考虑本地的失地农民或者有地农民来务工。

  兰州新区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引导贫固户以土地、劳务、资金、技术等人股新区国有企业,采取“国有企业+基地+贫困户”“国有金业+农户“等多种模式,由国有企业统一经营,收益保膨分红,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另外,将产业扶贫纳入园区扶贫绩效考核,引导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

  同时,各国有集团公司和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建劳务队、产业实体,镇、村把有意愿的务工贫困户和巩固提升户全部纳入已成立的劳务队,由园区主动对接镇、村为贫困户在各项目建设中提供务工岗位。目前已累计组建村级劳务公司18家,吸纳贫困户954名,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完)

【编辑:张楷欣】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