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犯罪 最高检发布八起典型案例

2019年03月26日 13:3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犯罪

  最高检发布八起典型案例

  8083人

  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598件8083人

  2.8万件

  去年8月起,启动“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检察监督,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8万件

  过期奶粉改头换面,通过网络销售出来,“无声无息”危害群众食品安全。被告人孟新保等原本是贸易公司销售员,却干起了售卖过期奶粉的不法行当,累计销售过期新西兰恒天然全脂奶粉80.8吨,销售金额共计110余万元。

  办案机关以终端淘宝销售零售商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查获销售过期奶粉的源头企业,查处主要涉案犯罪嫌疑人数十名。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8起检察机关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利用微信销售假药、销售过期奶粉、销售注水生猪等,涵盖了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最高检副检察长孙谦表示,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坚决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犯罪活动,全方位推进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收到良好成效。

  据介绍,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598件8083人、起诉9127件15811人,件数、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外,自去年8月起,全国检察机关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8万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5万件。

  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多为结伙作案、手段隐蔽,线上线下一体化、违法行为组织化、产销分工精细化、境内境外链条化等特点更加明显。

  “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孙谦表示,有的不法分子通过投放非法广告,有的伪装成正规商家,或以“代购”“厂家直销”等面目出现,蒙蔽欺骗群众;有的在网上倒卖假冒伪劣商品,线上犯罪不断增多,形成地下产业黑色链条。

  彭 波

【编辑:房家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