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文明互鉴推动世界和谐共处

2019年05月11日 12:4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文明互鉴推动世界和谐共处”(文明互鉴 美美与共)

  ——访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

  人民日报-本报驻印度记者 苑基荣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推动文明互鉴、推动世界和平与和谐的重要平台。”在即将赴中国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之际,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狄伯杰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有利于商品、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通,推动了文明交融,而文明互鉴推动世界和谐共处。

  在狄伯杰看来,文明对话是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和本土主义的“解毒剂”。“当和平与和谐被拒之门外,保护主义和排外主义盛行时,我们可以从文明对话中获取线索。”狄伯杰说。对于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他表示非常钦佩。他说,通过交流和相互学习,文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狄伯杰认为,事实证明,正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促进了中国长期快速发展。历史不断演进,文明和文化融合始终如一。在这一进程中,古老的中华文明是过去五千年来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在狄伯杰看来,关注一种文明是否不断吸收历史的智慧,要充分认清文明互鉴过程中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狄伯杰说,文明对话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参与者需要采取具体举措促进这一进程。首先,要鼓励文明研究,如加强多语种翻译研究,加强不同国家文化的传播。在这方面印中互译经典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人文交流是文明对话的支柱。再次,在现有对话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话的机制化建设,为文明互鉴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报新德里5月10日电)

【编辑:房家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