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日文化交流为民心互通铺路架桥

2019年05月13日 09:5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中日文化交流为民心互通铺路架桥

  □ 本报驻日本记者 冀勇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柬埔寨、希腊、新加坡、斯里兰卡、亚美尼亚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蒙古国领导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大会,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的代表将参加相关活动。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将有多位日本文化名家、文化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亚洲文明互鉴和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政商界、学术界人士、媒体、普通民众、在日华侨华人以及许多日本有识之士都表达了对即将开幕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期待之情,并认为此次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不仅是中国今年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举办的又一场国际盛会,也为探索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搭建了一个崭新平台,将提升亚洲文化自信,丰富亚洲人民的精神内涵。

  日本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会长、“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代表、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进藤荣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期待。

  进藤荣一说,亚洲文化中儒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相互包容、相互信赖成为文化的基础。当今世界需要培育共通文化,推进实现基于“文治”而非“武治”的政治外交。21世纪面临的全球变暖、信息革命等课题,已经不能通过架构于军事、物质文明基础上的欧美中心主义的近代价值观解决。需要通过深化人道与相互信任、通商与文化交流,构建可持续且相互包容的新亚洲和世界秩序。进藤荣一认为,探索脱近代的道路,也将是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一大课题。

  进藤荣一表示,亚洲各国人民以跨越两千年的长期相互交流历史中培养出的共通文化为纽带,相互联系在一起,通过强化外交政治、经济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在21世纪信息革命中构筑起了“亚洲力量的世纪”。

  进藤荣一说,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经济、技术、文明和外交政治构建世界秩序的时代已经走向尾声。日本也需要重新审视明治时代以来“脱亚入欧”的历史。同时,人们也开始重新认识欧美的资本主义和外交文化的现状。

  在日本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投以极大关注的背后,是中日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得到拓展,极大推动两国民众相互理解和民心相通。

  作为近年来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点,电影交流日渐活跃,成为两国民众了解对方日常生活的窗口。4月,“2019北京·日本电影周”在北京举行,《三更半夜居然要香蕉 爱的真实故事》等六部日本电影新作在北京多家影院放映,给中国影迷带来了一场欣赏日本电影的视觉盛宴。

  在去年11月的东京国际电影节“2018东京·中国电影周”上,《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等14部中国电影在日本上映。其中,中日合拍电影《在乎你》和3D昆剧电影《景阳钟》成为电影周亮点。此外,中国电影《诗人》和《三夫》入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一次的离别》和《武林孤儿》在“亚洲未来”单元获得最佳影片奖和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除电影之外,中日戏剧交流也日益频繁。去年10月,展现戏曲教育家、剧作家田汉艺术生涯的话剧《狂飙》在东京公演,上海昆剧团举办的《昆剧与日本的百年》讲座与演出在早稻田大学举行,系列活动在日本掀起中国戏剧热。

  5月9日,中日“芭蕾外交”的开创者,创办于1948年的松山芭蕾舞团迎来了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一行80多名成员的访问。双方通过一起训练、同台演出的方式切磋舞艺,增进中日文化交流。6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总代表清水哲太郎和首席舞蹈演员森下洋子还将赴北京,为北京松山芭蕾舞学校排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日“芭蕾外交”见证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友谊史。

  对不断活跃的中日文化交流,进藤荣一说,国与国之间因为相互不信任和不理解,容易导致领土、外交对立。但通过国民间相互不断的交流,通过相互学习对方的历史、文化,可以跨越相互猜忌、不信任的障碍。

  进藤荣一说,日中两国有着两千年相互交流的多彩历史。日本在文字、宗教和学术上受惠于邻国中国,建立起了国家发展的基础。这种文化联系不仅限于日中关系,也同样存在于日韩关系和其他亚洲国家之间。

  进藤荣一认为,在21世纪相互依存极度深化的今天,已经迎来了通过文化交流,深化亚洲各民族相互理解、实现相互发展的时代。在世界发展进程的当下,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举办,将使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亚洲、聚焦东方。

【编辑:梁静】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