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石油精准扶贫 马背民族“马上”脱贫

2019年08月03日 16: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中国石油精准扶贫 马背民族“马上”脱贫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3日电 题:中国石油精准扶贫 马背民族“马上”脱贫

  新华社记者顾煜、尚升

  八月初,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托别乡喀尔沃依村的草场绿草如茵,200匹伊犁马悠闲地享受着细嫩的青草。哈萨克族牧民叶尔森艾力·夏曼骑着自己的爱马,看着不远处膘肥体壮的马群,脸上泛起喜悦。

  “这些马是合作社的,我和妻子在合作社打工,马吃肥了,我们的腰包也鼓了!”叶尔森艾力·夏曼所说的合作社是喀尔沃依村图力帕尔马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中国石油投入500万元在合作社内建设马圈扩大养殖规模,建立“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模式,把畜牧养殖业作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加入,中国石油新建了4座600平方米的养殖暖棚、养殖散棚、草料棚,购买183对优质伊犁母马和马驹,交由183家贫困户以入股合作社的方式托养,每户年增收1000元以上,家家户户腾出的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

  “我们养着马,其他人还可以去打工,在马背上的日子越来越美了。”叶尔森艾力·夏曼摸着自己的爱马说。

  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之一,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时代,哈萨克族以马背为家,一顶顶漂亮的牧帐随着马背在天山南北的草场之间移动。时至今日,一些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也是通过马背上的“姑娘追”来完成。

  毕业于昌吉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艾力努尔·特列甫巴勒德是村里第一个做生意的哈萨克族牧民,但他对马的喜爱是无法割舍的,因为“生意做得多”“养马很在行”,他被大伙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单纯的养马给牧民们带来的收入还是有限的。”考察周边市场后,艾力努尔·特列甫巴勒德动起了脑筋,“其实马匹改良和孕马尿、马肉、马奶制品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后将带来可观的利润。”

  长期以来,村里的马肉和马奶销售一直不成规模,为此,艾力努尔·特列甫巴勒德注册了“叶美乐”公司,专门生产销售马肉、马奶等产品,今年全村仅马肉一项预计产出20吨,可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收入。

  喀尔沃依村是尼勒克县重点贫困村,目前虽然已脱贫,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来源还不够稳定。为此,中国石油希望通过合作社的建设,延长畜牧养殖业产业链,多方面增加村民收入,防止脱贫后的返贫现象发生。

  中国石油挂职干部李晓明介绍,25年的持续扶贫,中国石油在尼勒克县实施的援建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饮水安全、医疗卫生、农田水利等民生民心工程的方方面面,从定点扶贫到与对口支援并举,从简单的项目援助“输血”式扶贫到民生、产业、智力扶贫相结合的“造血”扶贫,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

  尼勒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通过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的实施,累计实现7287户27996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30个贫困村退出。2018年9月26日,尼勒克退出贫困县序列。

  今年,中国石油坚持扶贫开发与合作相结合,投入资金1000万元助力尼勒克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预计完成后将直接带动当地300人就业,至少带动95户贫困农牧民发展旅游业增收,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并辐射周边110户群众增收致富。

  “有了政府和他们的帮助,我们马背上的民族看到了富裕的希望,我一定好好努力,带领大伙一起富起来。”艾力努尔·特列甫巴勒德对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白嘉懿】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