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援非医疗队:集匠人农夫师者为一体的中国医生

2019年08月20日 1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援非医疗队:集匠人农夫师者为一体的中国医生
    图为中国第19批援非洲卢旺达医疗队队员。 受访者供图 摄

  中国(内蒙古)第19批援非医疗队:集匠人农夫师者为一体的中国医生

  中新网包头8月20日电 题:中国(内蒙古)第19批援非医疗队:集匠人农夫师者为一体的中国医生

  作者 陈峰 马慧

  “感觉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有再来一次的冲动。”20日,谈到即将结束的援非医疗工作,赵尚军如是说道。

图为中国援非医生赵尚军。 受访者供图 摄
图为中国援非医生赵尚军。 受访者供图 摄

  赵尚军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三医院的骨科医生。2018年10月,作为中国(内蒙古)第19批援非洲卢旺达医疗队的副队长,他来到卢旺达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非医疗工作。

  此批医疗队共15人,赵尚军等4名医生在卢旺达的基本戈医院工作。赵医生介绍,卢旺达全国总人口约1200万人,当地却只有2000多名医生,其中专业的骨科医生不足10人,并且当地医疗设备稀缺、医疗环境较差。“当地医生对我说,中国医疗队的到来为卢旺达的医疗事业点燃了希望。”

图为赵医生为患者检查腿伤。 受访者供图 摄
图为赵医生为患者检查腿伤。 受访者供图 摄

  赵医生告诉记者,“当医疗器械不足时我们就自己动手造。”基本戈医院没有普通绷带,只有弹力绷带,打石膏时许多患者因弹力绷带又厚又硬,以致皮肤出现破溃。援非医疗队的同事们在工作之余就用大卷纱布做成普通绷带,此后患者皮肤破溃的现象再没有出现过。

  赵医生回忆,他还用压肠板混合石膏为当地一位7岁女孩制作了一副特殊的外展支架,这让这名差点因医疗器械不足而致身体畸形的女孩重获健康。

图为赵医生为当地女孩特制外展支架。 受访者供图 摄
图为赵医生为当地女孩特制外展支架。 受访者供图 摄

  在卢旺达,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不仅要承担临床一线工作,还要承担起对当地医生的医疗教学任务。“我们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国医疗队。”赵医生说道。

  援非医疗队为把骨牵引技术教授给当地医生,在没有牵引秤砣的情况下,就用适当重量的砖头、沙袋、水瓶代替。

  提到这些“无奈的发明”赵医生却说:“这只是一些点滴的小事,不值得一提。”

  物资器材短缺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工作中,队员们在生活上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初到基本戈医院,面对外露的电线、随时可能爆裂的水管,医疗队员只能自己动手改造了水、电,装修了宿舍。用他们的话说:“我们不光要工作好,生活也得是一把好手。”

  2019年元旦,医生们的饭桌上添了几个素菜、两样水果,这些也是医疗队员自己“造”的。原来卢旺达的蔬菜、水果种类很少,牛羊肉膻味很重,医生们挨不过就自己种了这些蔬菜、水果。

  如果用一句调侃的话形容这些援非医生,那便是:“不想当装修工的农耕者就不是好的援非医生”。

  尽管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援非医疗队的队员们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度敬业的精神,塑造了中国医生的中国气质。在卢旺达,中国医生被誉为“白衣使者”和“最受欢迎的人”,无论中国医疗队员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医生mwizacyane(卢旺达语:比日哈尼,棒极了的意思)”。

  今年10月,第19批援非洲卢旺达医疗队就要完成援助任务凯旋回国。赵医生告诉记者,“援非虽然有些辛苦,但无怨无悔,我觉得不能白来一趟,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就要从小事做起,努力改变他们的现状。如果有机会,还愿意再来一次。”(完)

【编辑:白嘉懿】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