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科技采煤”改变工人作业环境 挖煤不再“一身黑”

2019年09月02日 04:3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贵州“科技采煤”改变工人作业环境
  挖煤不再“一身黑” 下井不用“顶着雷”

  本报讯 (记者李丰)过去,煤炭工人作业回来“一身黑”;井下安全风险系数大,在一些地方,煤炭工人下井被称为“顶着雷”。如今,在贵州这个采煤大省,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应用,煤炭工人的作业环境有了极大改变。

  工作人员启动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程序,调度室显示屏即可清晰地展示出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运行情况:综采设备自动进入割煤、推拉溜等生产流程,井下胶带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运输机、采煤机等设备按照系统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在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兖矿贵州能化发耳煤业有限公司调度室里,看到了一幕幕令人惊叹的“无人采煤”情景。

  发耳煤业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矿井一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80万吨。高瓦斯、煤层不稳定、地质灾害严重等不利条件,一度让该煤矿在智能化、机械化建设上举步维艰。2018年5月,该企业建成了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矿井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完成7个辅助子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作。发耳煤业由此成为贵州省以及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

  “以前一线工人在工作面采煤时,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还存在各种事故风险。现在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大屏幕,就可以对工作面进行远程操控,太神奇了。”矿工李大喜对记者说。

  贵州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煤炭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5位,素有“西南煤海”之称。然而,喀斯特地貌让贵州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煤矿开采条件差于北方煤炭省份。为此,该省坚持科技兴煤,特别针对喀斯特地貌的复杂煤层开采难题,为当地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部署,96%的现有生产矿井将在2020年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余4%属于很难机械化的极薄、急倾角煤层。

  为此,2017年5月,贵州省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为全省煤矿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同年,该省科技厅发布技术榜单,悬榜攻克长期以来制约贵州煤炭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技术榜单针对该省矿井实际情况,梳理出3个技术攻关方向,包括1米以下煤层和60°以上的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煤矿井下无人/少人采掘系统和矿井设备小型化轻量化技术,这些技术攻关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未来,贵州省科技厅和省能源局还将以联合资助、产业基金等方式,对煤炭地下气化、无煤柱开采、“大数据+煤矿”深度融合、智慧供电以及能源领域其他技术研究与应用给予项目支持。

李丰

【编辑:陈海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