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内快递业如何“走出去”?

2019年09月17日 14:37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跨境业务面临文化、制度差异以及国内外不同的法律规则和政策环境的挑战

  国内快递业如何“走出去”?

  近日,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在浙江桐庐开幕。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位业界大咖对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自2014年首次突破百亿件开始,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随着人工智能高科技不断发展,我国快递业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快递业大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快递全球化浪潮、提升物流效率的黑科技以及快递高速成长下的法律保护是未来快递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走出去:快递国际化需稳中求胜

  此次快递业大会的主题为“让快递联通世界”。相比第二届大会提出的“新时代 新经济 新快递”,今年大会突出了快递国际化的趋势,也彰显了各大快递公司“走出去”的决心。

  无论是中通快递在美国上市,还是顺丰投资东南亚物流公司,抑或是圆通的“国际闪送”服务,国内的每家快递公司都希望在国际化的物流布局中抢占先机。

  目前,快递业务国际化已经形成了一波浪潮,各物流巨头激流勇进。然而,我国快递业的国际化水平还非常有限。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会上提出,虽然我国今年快递量预计将突破600亿件大关,但全国快递企业的跨境快件量在快递总量中只占3个百分点,这与国际同行水平差距很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明显失衡。马军胜鼓励中国快递业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敢于到世界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对此,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海松表示,现如今的物流市场有两大增长点,分别是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由于中国市场的大体量和国际市场文化差异的复杂性,快递企业必须要在做好中国主战场的前提下,将主战场的战略布局作为优势,再进行跨境业务的拓展,对于国际市场要稳中求胜。

  顺丰高级副总裁杨天平认为,我国要从快递大国走向快递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在国际市场上必须团结携手才能共赢。

  科技:让物流行业更有效率

  申通的小黄人分拣机、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机器人、顺丰的慧眼神瞳、中通的小蓝桶……在今年的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一大批高科技,显示出在如今智能化时代,谁的科技创新越多,谁就能占据快递业的制高点。

  此次大会上,除了众多的物流企业参会,在各展厅,记者还看到诸如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快仓智能等多家科技公司的身影,他们与物流产业相结合,创新出来的高科技设备成为此次会议的亮点。

  “人工智能高科技的场景应用正在不断提高生产力,解放人们的双手。”苏宁物流集团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栾学锋表示,每一种科技的创新和发明都在解决物流行业劳动力最密集领域的问题,比如:科大讯飞的语音机器人缓解了客服的压力,申通的小黄人分拣机提高了集散分拣的效率,苏宁最新研发的无人派件车也为“最后一公里”的派件问题提供了一个更高效的选择。

  与会者一致认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快递行业会更加依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物流行业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合规:为快递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确立了民营快递的法律地位,才让快递业真正活了起来,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海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如今,在以电商平台为主的平台经济中,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已经密不可分。2018年底颁布的《电子商务法》更是为快递业规定了一个清晰的界限,同时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当国内快递在做跨境业务时,面临国内外不同的法律规则和政策环境,比如合规经营、用工规则等都可能成为制约国内快递“走出去”的因素。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尹少成在会上提出,国内快递业必须要深入研究国外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自身要在合规经营方面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在相关用工制度方面适应国际规则,积极参与推动制定国际快递规则,确立快递国际标准等。

  京东物流法律顾问梅丹表示,在跨境业务中信息大数据的安全规制也是国际业务中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数据要如何保护,不同国家之间的立法考量不一样,因此需要企业做更多的调研,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国内业务走向国际市场的脚步,为快递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甘皙

【编辑:罗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